Life is a feast

Life is a Feast - Enjoy it!

旅行者的自白
Posted:Oct 24, 2007 1:05 pm
Last Updated:May 20, 2024 7:49 am
4580 Views
  《世界博览》在十月号杂志上做了一个“旅行写作者”专题,整理了百年内五位颇具里程碑意义的世界级旅行家的事迹,还节选了十本旅行著作的部分章节,包括《马可波罗游记》(马可。波罗)、《我的探险生涯》(斯文。郝定)等国人耳熟能详的知名作品。“千里之行,终于笔下。旅行是一种病,一旦感染了,就再也无法摆脱,很多人一上路就再也没有回头,他们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旅行体验,同时在探索这个世界的旅程中寻找他们自己。”编辑在开篇这样说。

  在不少人眼里,我也是这条路上的一个身影。一提起我过去的那些行程那些经历,大概多半会认为我属于旅行病的重症晚期患者。总有人追着问我下一步接着去哪里,当然我也有下一步出行的意图。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却越来越认为,自己其实是个严重的恋家病患者。

  “在路上”跟“家庭生活”似乎是个不可调和的敌对状态,除非是够幸运遇到那个可以“携手仗剑走天涯”的伴侣,演绎“神雕侠侣”的江湖传奇。然而现代社会这座精密机器大大压缩了我们生活的自由度,子女的养育、求学等现实问题都注定了不能把家安在行走的双脚上。怎么能想象一个常年在外漂泊的人会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鱼与熊掌,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孰为鱼孰作熊掌呢?

  别看过去我基本都是独自旅行,那其实是逼不得已,实在找不到合适的旅伴。虽然独自旅行的迫切倾诉需求把我逼上了旅行写作者的道路,一路走来至今。但在心底,仍然希望有机会携手同游。有朋友问我想要的幸福生活是什么样,我不假思索脱口而出:有个家,有孩子,有事业,有生活,有新鲜空气,有运动,有朋友,有假期,有条狗。旅行其实还在这儿,只不过被分解在“事业”和“假期”中,“家”和“孩子”都排在它前面。

  会排出这样的次序,绝大部分是源自我的成长环境。从小到大,我就处在一个和睦的大家庭中,父亲开明爽朗,母亲知书达理,虽然偶尔也有磕磕绊绊,虽然也曾经家境贫寒生活窘迫,但这并不妨碍他们相敬如宾举案齐眉。家,无论在我记忆中还是梦想中,始终就是一个温暖无比的字眼,充满欢笑,是这世界最后的港湾。没有什么幸福,能大得过拥有一个温暖的家,旅行也不能。

  为了家,我愿意放弃“在路上”的生活,但并不意味着放弃旅行。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在旅行中发现世界,也发掘自我,还发展事业,这便是我的如意算盘。为此,我花了三年时间来调整自己的事业方向,将旅行压缩到每年不超过30天,籍此完成写作、摄影、生意三重任务,留下足够的时间来营造“幸福生活”。虽然目标看起来仍很遥远,但我相信自己已经做好准备,随时应战。

  另一个朋友关于“幸福生活”的解答是:有个房子,有部车子,有金钱,有活力,有新鲜事物,有运动,有死党,有时间。——房子里没人,就死气沉沉,跟坟墓没什么两样;车子?开着车堵在停车场一般的马路上,为了找个车位还要煞费苦心安排行程,哪里跟幸福有关?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但钱说到底只是个工具而已,钱多了不会运用,添的只有麻烦;有死党是幸福的,但死党毕竟只是死党,他们有自己的生活自己的追求,陪伴你的只有少部分时间,生命里的大部分时间,只有你自己或者你的伴侣能陪你走过;活力、新鲜事物,运动,只要积极生活的人都能拥有,“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的艺术感乘以三百六十五倍是什么感?乘三千六百五十倍呢?在他的答案里,什么身外之物都有了,唯一没有家人的位置。当然并不是每个人都需要家,有的人就适合独自生活,而且他之所以有这样的答案也是跟其成长环境相关的,只是于我,完全无法苟同这样的生活追求。

  料想此生我也无法成为一个出色的旅行家,虽然很向往这样,而且会将旅行绑定在生命历程中。但在艰辛的伟大和幸福的平凡之间,我毫不迟疑地选择后者,这算不算是个小女人的卑微梦想?

文章引用自:
http://asiafriendfinder.com
0 Comments
十年祭
Posted:Apr 12, 2006 11:31 pm
Last Updated:Oct 24, 2007 1:00 pm
5419 Views

今日和一个壮年朋友闲聊了几句,突然想起父亲。

算算,若他还在,今年该是68岁了。68岁的父亲,会不会依然笑声爽朗音传十里?会不会依然路见不平调解劝和?会不会依然牵个流浪狗回家把它喂饱?会不会依然突然有几个衣衫褴褛的朋友上门拜访,吃饱喝足以后才扬长而去?会不会依然有多年前教过的学生仍常打来电话来讲述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困惑?

一晃,他竟然、居然、已经走了十年。十年啊,不过在弹指一挥间,我终于真切领悟到时间的残酷。

十年,我已由一个意气风发的少女长成一个满心沧桑的女人;十年,我已由一个叛逆嚣张的天真孩子长成一个眷念家庭的痴心女子。十年,已足够沧海变桑田,昔人杳远,苦难化烟。唯有父亲,藏在孤寂的心灵深处,泛着温暖柔和的光芒,越发清晰,梦里看见,泪里看见。

以前从未觉得跟父亲有这么亲近。少不更事的我甚至会荒唐到因为自己没有国色天香的美貌而迁怒于父亲,上街拒绝跟他同行;也会因为他坚持穿着破出一个个大洞小洞的白汗衫,而觉得他丢了知识分子的脸,很不体面;更别说那些数不清的烙在童年屁股上的“家法”。

然而从什么时候,父亲突然变得这么亲近了?在我四顾茫然时他的音容笑貌会第一个出现在我的脑海,他的将军肚和温暖的大手演变成了拥有类似特征的朋友传递给我的安全感,就连他的那些乞丐装似的白恤衫都在我记忆深处泛着可亲的味道。在父亲去世多年后,我突然从自己的男朋友类型中发现了自己的恋父情结,多么让人开心而又尴尬的发现。

父亲实在是没留下什么东西给我们,仅仅有的一些珍贵老照片都因为某些失误而损毁了;他从发病到去世的七八个小时内也没留下什么言语,仅仅叫了两声至今仍生活窘迫的我同父异母大哥的小名。然而这十年在红尘的摸爬滚打,我逐渐体会到父亲其实有留给我几样弥足珍贵的宝贝,让我一生受益无穷。

其中最珍贵的,是“乐观”。父亲不曾因为大好前途被断送而怨天尤人,也不曾因为妻子体弱多病及痛失爱女而消沉沮丧,更不曾因为同仁的曾经嫉害而摒弃友谊和爱心。在那些艰难窘迫的日子里,他用乐观豁达支撑起我们这个温暖的大家庭,让开朗的笑声永远飘荡在家的上空。欢乐无忧的童年给我的生命刻上不可磨灭的乐观标度,无论世态有多么炎凉,道路有多么崎岖,我永远都记得抬头向前看,因为父亲留下的明灯总是让前途一片光明。

另一样宝贝是“好奇”。虽然西方谚语中有“好奇心杀死猫”一说,意思是好奇会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然而若非有一颗强烈的好奇心,我就不会有这么强的求知欲,就不会穷尽一生去学习和探索,我将不会是今天的我,不会体会到世界的神奇美妙,不会对世间怀有感恩之心。这一切都要感谢父亲,他的好奇心其实更甚于我,凡事都喜欢不辞劳苦一探究竟,即使有时演变成自讨苦吃而被人嘲笑,也从不气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一生从事教育事业的父亲深谙此道。他从不强迫我去学什么知识或技能,但会引导我去发现知识的魅力,寻找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学习的乐趣成了我的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还有一样不可忽略的是“承担”。父亲使我逐渐懂得承担后果,承担责任,明白逃避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有时只会让状况更糟。很多人都不赞成体罚,认为这种教育方式野蛮不人道。父亲却坚信“棍棒底下出孝子”,有些时候对于孩子的玩劣,不给些沉痛的教训,不足以让他们转性。自幼我就野性难驯,异常淘气,上课讲小话、不交作业、迟到、打架、旷课、逃学,都是我这个小丫头片子小学时常干的事,严重时还有撒谎、顶撞、骂人、偷家里的钱去买零食等恶劣行径,现在回想起来简直难以置信无地自容。哥哥们虽然比我听话,但总归也是调皮的男孩子,少不了犯错的时候。所以我们家大门后常备着一根“家法”,其实就是从竹扫帚上抽出来的一根竹条。父亲定的“家法”有一套严格的程序:首先是“审判”过程,上课交头接耳、被老师赶出教室等科班教育制度下犯的小错误一般都不会使我招致处罚。在调查清楚事实,证据确凿之后,由“案犯”先做自我检查,认识合格后申请处罚力度。处罚手段通常是打十下屁股,严重时有达三十下,轻者五下。我曾试图过申请过只打一下,结果被父亲对这一下的严重程度声明给吓回,改成五下。然后是“执行”,由“案犯”自行搬来长条凳趴上去,父亲手持“家法”执行生杀大权。与此同时,“案犯”还须高声报出执行情况,以示监督。若是路人经过我们家听见某个孩子边惨声嚎哭边数数,“一、二、三……”,那必定是我们中谁又犯了错误,在接受“家法”了。十二岁之前我饱尝了父亲的“竹笋炒肉丝”,之后玩劣性逐脱,加之自尊心日长,就很少再挨打了。童年时期赏罚分明的“家法”简单直接地让我学会了承担自己所做事情的后果,绝不可推脱逃避;也因此懂得了在做事之前,先考虑后果,绝不可恣意妄为。

父亲教会我做人的乐趣和道理,而世家出身的母亲,对我们则更偏重于道德品质和个人修养的教化。孝敬长辈,帮助弱者,重承守信,自强不息,母亲用一生的言行给我们树立了一个无法逾越的榜样。即便当年家境十分困顿,她也总是尽量创造氛围,培养我们对艺术的爱好和追求。在我童年的记忆中,如果笑声代表父亲,歌声就代表着母亲,二胡声则代表他们俩,因为通常都是他们轮换着拉二胡。在我五岁时,母亲就自创“跳房子”的方法教我识得五线谱;吉他、电子琴、重磅素描纸,这些都是在吃肉都奢侈的时期母亲买给我们的。然而即使花了这么多精力在艺术爱好的培养上,母亲却从不强求我们去成就大家,她只希望我们过得幸福平安,顺其自然地发展。在日常生活中,母亲也很注重培养我们的礼仪修养,在许多国人不知礼仪为何的今日,这一点益发珍贵。

拥有这样一个家庭,是我们家人一生引以为豪的事,也是我觉得自己最幸运的事。虽然自父亲走后,这个家从形式上就四分五裂了,大家开始各自生活,我也开始天南海北四处游荡,以孤单为伴,铺寂寞为床。然而十年之后暮然回首,才发觉父亲和这个家其实一直都没离开过我,他们已经深深融进我的生命,给我温暖,让我坚强,提醒我微笑面对世界。

4月5日是清明节,许多朋友都提到给故去的亲人上香,我却没有做任何形式去祭奠父亲。父亲的墓远在故乡的青翠山坡,坟上一定草长莺飞了,就以此文为祭吧。
0 Comments
Huh, I kind of like this blog system
Posted:Apr 4, 2006 1:25 pm
Last Updated:Oct 24, 2007 1:01 pm
5448 Views

It has a friendly interface which combined other modules well on this website, nice and thoughtful consideration. I guess I have to come back often to learn it up.

I'm impressed. Ha.
0 Comments
刚刚发现这里升级了
Posted:Apr 4, 2006 1:14 pm
Last Updated:Oct 24, 2007 1:02 pm
5320 Views

无意中在GOOGLE上看见MILASHAN转的我的文章,过来一瞧,发现AFF居然也2.0,博上了。折腾了半天,终于找到部落格的入口,先挖个坑,埋个记号在这儿。
0 Comments

To link to this blog (zhuaizhuai99) use [blog zhuaizhuai99] in your mess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