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吉祥!绿色搬运.

(心)遥远的呼唤!佛法不需要再去创造.我们需要做的只是闻.思.修持!真正能得到幸福达至解脱!
祈望有缘的朋友光临.如果觉得部分的文章过长?敬请复制或打印后再浏览!或方便有兴致的时候来浏览查阅!如有好作品?敬请通知,待在下去拜读!(免责声明:本人只是微不足道的癞蛤蟆,穷酸,新进网虫.敬请勿对俺有过高的期望!)如果方便?敬请上去或留言,不然末学不知大驾曾光临陋室!如果回复过慢?敬请原谅!!!!!!)

学习方法摘要!
Posted:Feb 16, 2011 5:37 pm
Last Updated:Feb 20, 2011 7:38 am
20288 Views

学习方法摘要!(转载)

1、 不要死读书,留意处处是学问
考卷命题原则要求内容的综合性、知识的迁移性。同时避开社会上流行的各种复习题、辅导书。

知识就散落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无意间接触的一些事情有可能 在考试中帮上大忙。

身边发生的小故事,听别人说的一些小事情,都能给人无限的启发。而且从中提炼出来的主题和思想,更为丰富更为鲜活。

越是临近考试,越要花一点时间去观察生活。说不定在接触生活的无意间,就能获得很多与考试内容相关的信息。

长期疲劳的读书效果是极差的,不妨出门走走,看看绿柳、月色,领略田野风光。到街上跑几家书店,看看书报杂志,了解当下时事,积累知识,培养情操,又劳逸结合。各类活动交替展开,有利于消除疲劳,增强记忆。

2、 选一本适合自己的习题集,彻底吃透,直至烂熟于心,才可从容面对各类习题集。

当认真做完一本习题集,反复操练,深得其精髓之后,在扎实的基础上通过比较,有条件的接受新知识。更好的培养辨析能力 ,对辨析能力的考察正逐步成为命题的趋势。

若已经掌握了扎实的学习基础,多做几本习题集,确实没有坏处。以更好地理解和消化知识点,但多做、乱做反而会因体系杂乱而影响学生的认知。故选择大量种类繁多的学习资料,绝对不是明智之举。

3、 学习兴趣的开发应放在第一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想尽一切方法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习胃口,才是提高学习动力的根本做法。学生自己当然也要千方百计努力去培养对于学习的兴趣。

对孩子过早进入紧张的学习状态,造成提前兴奋,从而对兴奋的持续性产生了抑制、无聊、厌倦的情绪。纵然他们主观想努力,客观上也提不起兴趣。

4、 学习动力需要合理的物质刺激。
能给予他们一些看的见、摸的见的奖励,效果或许会更好。只要不过分、不离谱,学习积极性很容易就被调动起来。

“物质刺激”泛指一切让学生学习后所获得的即时回报。譬如,完成一个阶段性的目标,可以去打一场喜爱的篮球,或看一场向往以久的电影,或过一把网络瘾,哪怕是舒舒服服睡个懒觉。只要是自己渴望的,都可以作为一种奖励方法,去鼓舞突破学习中的困难。

记住,中途不要寻求借口,找理由,不完成作业就吃“巧克力”,就背离了初衷。

5、 上课要集中精力听讲
学生思想不集中,重要原因是听不懂老师的讲解。听不懂则更不集中。如此恶性循环,导致最大的恶果就是厌学。知识是有系统性的,环环相扣,脱一个环节,往往就没法继续下去。要定期检查自己知识知识是否有空缺,发现漏洞及时补救。

6、 横向的比较,反映你的学习成绩。
在同一场考试后,比名次,而不是看分数。班级比,全校比,全市比,这个比较方法能真实的反映考生的水平。

全市考试后,让学生做三个比较:自己的成绩在班里的位置,班级在全校的位置。非常容易测得自己在全市学生中大的名次,是前三分之一,还是后三分之一。

7、 克服弱项的学习方法,从零开始复习。

回到刚学这门课程的起点,从零开始复习,认真去看。懂了继续向前,不懂停下来仔细琢磨。或询问老师或同学。其实就是重新理一遍。就连简单的知识点也不放过,做到扎扎实实,稳步前进,只至与自己预定的学习进度一致为止。
1 comment
告械
Posted:Feb 15, 2011 5:41 pm
Last Updated:Mar 14, 2011 4:47 pm
21715 Views

告械 (转载)

1、想要害有道德的人,就好像仰起面,对天吐口水一样,这口水还要落到自己的脸上。

2、欺人是祸,饶人是福。

3、不要无中生有,更不要丑化他人。

4、要批评别人时,先要想想自己是否完美无缺。

5、不要诽谤人,也不轻易赞叹人,看到别人的过时要涵容,古人说“君子绝交,不言人过” ,

6、喜欢说别人过失,的确是我们自己最大的毛病。

7、不要让今日 的无知,变成明日的后悔。

8、吹毛求疵的人,必是烦恼之人;宽容大度的人,必是快乐之人。

9、锋芒毕露的人,没有福报,所谓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10、喋喋不休的人,像一只漏水的船,每一位乘客都想赶快离开它。

11、话多不如话少,话少又不如话好。

12、言多语失皆因酒,义断亲疏只为钱;有事但听君子说,是非休听小人言。

13、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

14、是非窝里,人用口我用耳;热闹场中,人向前我落后。

15、结有德之朋,绝无义之友。

16、善人则亲近之,助德行于身心;恶人则远避之,杜灾殃于眉睫。

17、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18、良药苦口能医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19、人若不面对自己的缺点,就如烂疮永远无法医治。

20、为自己找借口的人永远不会进步。

21、当吾人情绪起伏时,万勿轻易决定事情,因为此时所判断的,往往会错误。

22、讲话过于肯定的人,往往后悔多于肯定。

23、人之谤我者,与其能辩,不如能容;人之侮我也,与其能防,不如能化。

24、处事让着为高,退步即进步之本;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即利己之基。接人待物,要养得满腔和气;对天对地,全凭着一点良心。

25、不应该占方便,硬要去占方便,这是亏本;若本应该占方便,而不去占方便,这就是存款。

26、吃苦了苦,苦尽甘来;享福了福,福尽悲来。

27、我们若想家庭美满、子孙贤慧,一定要从积功累德、特别着重在积阴德做起。

28、好是要提得起,是非要放得下,成就别人即是成就自己。

29、勿破人之婚姻,勿淫人之妻女,勿谋人之财产,勿妨人之技能,勿唆人之争讼,勿倚权势而辱善良,勿侍富豪而欺贫困,勿登山而网禽鸟,勿临水而捕鱼虾。

30、举步常看虫蚁,禁火莫烧山林。

31、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32、积善人家必有余庆,积恶人家必有余殃。

33、传家二字耕与读,防家二字盗与奸,倾家二字淫与赌,守家二字勤与俭。

34、富若不教子,钱谷必消亡;贵若不教子,衣冠受不常。

35、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36、欲火愈旺,福德俞轻。

37、名利之追求,只会使人沉沦;财色之诱惑,只会使人失志。

38、不贪酒色财气,一生无害无灾

39、若好色,肾就会有病;贪财多了,就会有心病,脾气大,肝就会有病;生恼怒,肺就会有病;尽怨人,脾就会有病。

40、色乃削肉之刀,酒是穿肠毒药。

41、男女色情,刀尖舔蜜,陷身之井,惹锅根苗。

42、奉劝世人莫乱淫,奸淫丑名到处闻,父母妻子无颜面,败德丧名罪业深。

43、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44、善恶到头终有报,只待来早与来迟。

45、奉劝世人早行善,祸到临头后悔迟。

46、婚姻是一种道义的结合,而非普通男女感情的结合。

47、真正的人,不能冷漠地不顾别人的痛苦而追求自己的幸福。

48、一切有智慧的妇女,应把身心培养得像月光一样慈悲柔和。宽大自己的心胸,燃起智慧之光。使一家人,甚至整个社会,每个人与你相处,都像是沐浴在清凉的月光中。

49、万法皆空,因果不空。
1 comment
中国人婚姻中缺少的7样东西
Posted:Feb 14, 2011 3:50 am
Last Updated:Feb 16, 2011 4:56 pm
18946 Views

中国人婚姻中缺少的7样东西 (转载)

心理学家认为,配偶之间每天至少得向对方说三句以上充满感情的情话,如“我爱你”、“我喜欢你的某某”。然而,不少国人太过注意含蓄,很少把爱挂在嘴边,以为这样是浅薄、令人肉麻。

不少中国夫妻更是希望配偶把爱体现在细致、体贴的关心上。这固然没错,但是如果只有行动,没有情话,会不会给人以“只有主菜,没有佐料”的缺陷感呢?

托尔斯泰说过“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幸福的家庭的共性就是,拥有以下的东西:

1.童心:

其实只有童心未眠,青春才会永驻,爱情才可历久弥新,所以最好能多保留一点天真、单纯、多拥有一点爱好、好奇心。在外面尽管当“正人君子”,可回到家,大门一关就最好当个大孩子。

2.浪漫:

不少中国家庭太注重实际而缺少浪漫。不要以为浪漫无边就是献花、跳舞,不要以为没有时间、没有钱就不能浪漫。要知道,浪漫的形式是丰富多彩的、多种多样的。

3.幽默:

说话幽默能化解、缓冲矛盾和纠纷,消除尴尬和隔阂,增加情趣与情感,让一家人乐融融。

4.亲昵:

许多夫妻视经常亲昵为黏黏糊糊,解释“不当众亲昵”是不轻浮的表现。但专家研究发现,亲昵对提高家庭生活质量有着妙不可言的作用,而长期缺少拥抱、亲吻的人容易产生“肌肤饥饿”,进而产生情感饥饿。

5.情话:

心理学家认为∶配偶之间每天至少得向对方说三句以上充满感情的情话,如“我爱你”、“我喜欢你的某某”。然而,不少国人太过注意含蓄,很少把爱挂在嘴边,以为这样是浅薄、令人肉麻。不少中国夫妻更是希望配偶把爱体现在细致、体贴的关心上。这固然没错,但是如果只有行动,没有情话,会不会给人以“只有主菜,没有佐料”的缺陷感呢?

6.沟通:

不少中国夫妻把意见、不快压抑在心理,不挑明,还美其名曰“脾气好,有修养”。其实,相互闭锁,只能导致误会加深,长期压抑等于恶性能量,一旦爆发,破坏性更大。

正常的做法应该是加强沟通,有意见、不快应该诚恳、温和、讲究策略地说出来,并经常主动地了解对方的想法。吵架也不一定是坏事,毕竟它也是一种沟通的手段,只是应该就事论事,别进行人身攻击。

7.欣赏:

人们经常用欣赏的眼光看自己的孩子,所以总觉得“孩子是自己的最好”;又因为常用挑剔的眼光看配偶,所以总认为老婆(丈夫)是别人的好。

用不同的眼光去评价同一件事,结论会大相径庭。如果你不假思索就能数出配偶的许多缺点,那么你多半缺少欣赏的眼光。如果你当面、背后都只说配偶的优点,那么,你就等于学会了爱,并能收获到爱。
0 Comments
建立幸福人生的十种行为--不贪欲
Posted:Feb 12, 2011 4:06 am
Last Updated:Feb 15, 2011 4:54 am
18846 Views

建立幸福人生的十种行为--不贪欲

(摘自十善业道经的启示)

【复次,龙王!若离贪欲,即得成就五种自在。何等为五?一、三业自在,诸根具足故;二、财物自在,一切怨贼不能夺故;三、福德自在,随心所欲物皆备故;四、王位自在,珍奇妙物皆奉献故;五、所获之物,过本所求百倍殊胜,由于昔时,不悭嫉故。是为五。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貌三菩提者,后成佛时,三界特尊,皆共敬养。】

  这段经文讲的是离贪欲。什么叫贪欲呢?先讲贪。贪,是三毒之一。在有情的生命中有三种根本烦恼:贪、嗔、痴。有情终日都生活在贪、嗔、痴中。一切烦恼都是由这三种烦恼引起,或者是这三种烦恼的表现形式,所以叫根本烦恼。又叫三不善根,是三种生起不善法的因。又叫三毒,因为它能毒害我们的生命。烦是扰,恼是乱。烦恼是扰乱我们内心宁静的因素。我们的内心本来很宁静,有了烦恼就不得安宁,就会坐立不安了。
  贪,是占有和染著的心理。凡人的特点,首先就是有强烈的占有欲,占有的心态,如占有吃的、穿的、住的、用的等。贪著最严重的还是自己的身体。人的一生,自从来到这个世界上,几乎每天都在为这个身体的吃穿住而忙碌,最后身体还是要离我们而去。贪的表现形式很多,有时表现为悭。悭是吝啬、小气,爱惜自己的财物,舍不得布施。有时表现为慢。慢是骄慢,自高自大,自以为了不起。在我们的生活中,像那些从事文学艺术的人,或者在某一领域学有专长的人,我慢心都特别厉害,原因就是他们有一技之长。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有修养的人就会好一些。这就是说,对自我成就的贪著,表现出来就是慢。贪有时表现为谄,有的人贪得无厌,不但执着自己的财产、地位、名誉,而且还贪著他人的财产、地位、名誉。为了满足个人私欲和强烈的占有心,就会溜须拍马、阿谀奉承地去博得他人的好感。贪心使人做出杀、盗、淫、妄的事,做出许多损人利己、伤天害理的事出来。贪心使社会不得安宁。
  有情所贪著的范围非常广泛。也就是说,在我们凡夫的心里,不是贪就是嗔,不是喜欢的,就是讨厌的。而我们每个人对自己所喜欢的一切东西,都会产生占有或执着的心理。所不同的是,这种占有欲在程度上有深浅的差别。
  欲,就是需求的意思。说到欲,就会想到欲望,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叫做欲界。欲界的众生,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种强烈的欲望之中。欲,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生理上的需求,二是心理上的需求。人对这两方面的需求当然是很多的,佛教归纳为五欲,即:财欲,对财富的需求;色欲,男女色相的需求,也就是性欲;名欲,对名誉的需求;食欲,对饮食的需求;睡欲,对睡眠的需求。在这五欲里有两种欲望是最根本的,就是饮食男女,这是“人之所大欲存焉”,这是两种最为强烈的欲望,其中饮食欲又是根本的根本。
  五欲,佛教中又以色、声、香、味、触为五欲。色欲,是眼睛所希望看到的,像优美的风景,心目中想念的人;声欲,是耳朵希望听到的,像人家的恭维话,人家的赞美语,悦耳的音乐等;香欲,是鼻子希望嗅到的气味;味欲,是舌头希望尝到的可口的饭菜,山珍美味之类;触欲,是身体希望感觉到的,像舒适的生活环境之类。多数的人一生,都是在追求欲望中度过。人生一世,必须要有吃的,穿的,住的,这些是基本欲望。但是人的欲望是没有止境的,当我们吃穿住都有了之后,就希望吃得再好一点,穿得再好一点,住得更舒适一点。吃穿住已经得到保障,还要跟别人去攀比,讲排场。
  人的欲望是没有尽头的,是无法填平的欲壑。像滚雪球一样,人的欲望会越来越大。不过,世界上每一个人的欲望也不是一样的,还是有所偏重的。像有的人偏重于色欲,喜欢酒色;有的人偏重于食欲,觉得吃好的是最开心的;有的人偏重于睡欲,觉得睡觉才是人生最大的乐趣;而有的人偏重于名誉,认为名声才是世界上头等重要的事情。所以,欲望是因人而异的。
  人的欲望的差异,是不是天生的呢?不是的。每一个人的欲望偏重面都是自己培养出来的。偏重于那一方面的追求,那一方面的欲望就会越来越大。如果不去培养它,它就会渐渐地小了。显然,欲望在人的一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通常人生的幸福,是以欲望为基础的。当一个人欲望满足了,就觉得幸福,就觉得快乐;相反,欲望得不到满足,就觉得痛苦了。为了使人生幸福,佛陀告诫我们不贪欲。如果我们能够做到不贪欲的话,就能成就五种自在。
  “何等为五”,到底是哪五种呢?

  一,三业自在,诸根具足故。三业,指身业、口业、意业。三业自在的原因,就是诸根具足。诸根,指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一个不贪欲的人,就会有完整的身心,清净的身心,这样他的三业自然也就自在了。没有贪欲,则身心清净;身心清净,又导致了三业自在。

  二,财物自在,一切怨贼不能夺故。有贪欲的人,都很吝啬,吝啬就不会布施;不修布施的人,必然要招感贫穷的果报。而只有那些不贪欲的人,才会乐意修布施,乐意种福田。这样的人才能在未来的生命里招感很多的财物,他就能做到“财物自在”。而且“一切怨贼,不能夺故”,一切怨家债主都不能夺走他的财物,他的财物也不会毁于大水、大火、盗贼、不孝子孙、国王五种天灾人祸。

  三,福德自在,随心所欲物皆备故。不贪欲的人,勤于施舍,乐意种福田,自然也就得到“福德自在”。福报,它包括很多方面,像中国古书──《尚书・洪范》里就说:“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这些都属于福德的范畴。“随心所欲,物皆备故”,一个人如果福德自在的话,他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

  四,王位自在,珍奇妙物皆奉献故。不贪欲的人,乐意修布施,将来有可能招感当国王的果报。他本国的诸侯、地方官员、周边国家的国王都会把“珍奇妙物”敬献给他。因此,不贪欲的人做国王与一般国王有所不同。

  五,所获之物,过本所求百倍殊胜,由于昔时不悭嫉故。不贪欲的人,他的未来人生用“心想事成”四个字还不足以形容,因为他所做的一切,总比原来希望的要好。比如他想赚一元钱,结果是赚了一百元、一千元。所以,一个人要想使他的生活过得更幸福、更快乐、更自在,他就得拥有福报。那么,福报从哪里来呢?要靠自己去培植,要种福田,只有耕种了福田之后,将来才有福报的收获。
  一个人只有现在种福田,在未来的生命里才会拥有福报。所以说,“人天路上,修福为先”。我们有很多修行人,也非常重视修行,但不愿修福,一点利他的事都不肯做,一天到晚只管自己念佛,打坐,这一生假如能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还没有关系。如果功夫不到,往生不了,那未来的修行条件也就相应的困难了,没有人来成就你的修行。佛教里有句话说:“修慧不修福,罗汉托空钵;修福不修慧,香象挂璎珞。”说的是过去有两个师兄弟在一起修行,一个偏重于修慧,一个偏重于修福。修慧的这位在来世继续修行,证得了阿罗汉果,但没有人供养,经常托着一只空钵,挨饿受冻。而修福的这位,在来世堕落到畜生道里边去了。由于他在因地修了很多福报,结果就当了国王骑的大象,浑身上下挂满了珍珠、玛瑙、宝石,显得很神气。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修行的道路上要福慧双修,不可偏重于修慧一个方面。尤其我们现在学的是大乘佛教,更要在利他中完善自己,直接从无我下手,破除自我,发菩提心,发大悲心。这样就会替别人着想,替众生着想,远离贪欲,将来就会“所获之物,过本所求百倍殊胜”。

  “是为五,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三界特尊,皆共敬养。”如果一个人把不贪欲的德行回向到佛果上,将来成佛时就是“三界特尊”,受到三界众生的特别尊重。
0 Comments
历史上10大著名伟大光棍
Posted:Feb 10, 2011 4:50 am
Last Updated:Feb 12, 2011 4:43 pm
19993 Views

历史上10大著名伟大光棍 (转载)

2011。都说今年是光棍年,那么,站在这个难以启齿的话题上,不妨让我们看一下那些光棍伟人前辈们——朋友们,你不是一个人在光棍!

1、柏拉图(公元前427-前247347)

古希腊圣贤,“精神恋爱”的鼻祖。认为男女之间的爱慕为世间最高级的情感形态。他还是最早的共产主义分子。81岁的时候,在一次婚宴上兴高采烈谈笑风生之际溘然长逝。

2、达·芬奇(1452-1519)

一个和小帅哥迪卡普里奥有着同样姓氏名字(莱奥纳多)的百年难遇的天才。24岁的时候,曾被指控与男子有暧昧行为,遭其否认。1519年病逝于法国。

[image]

3、伊丽莎白一世(1533-1603)英国女皇

年轻漂亮而且开朗的伊丽莎白25岁就走上了英格兰之巅。只是不幸的是,她为了巩固王位,纵横捭阖于当时的强国西班牙与法国之间,放弃了婚姻。最后以老处女的身份绝后而终,换来的是大英帝国的崛起。

4、牛顿(1642-1727)英国伟大的科学家

牛顿的一生,几乎没有亲近女色的记录,他孤独地走完伟大的一生,晚年在宗教中寻找慰藉(有一点应该强调:科学与宗教是可以并存的)。1727年3月,他被安葬在著名的西敏寺大教堂。

牛顿虽说终身未娶,但据说他还是有过爱情的:

1.斯托瑞:克拉克夫妇的女儿,在牛顿中学时代的好友,因为牛顿的性格比较内敛,所以她可以说是牛顿的唯一的朋友,而且当她年老时接受采访时还能回忆起那段美好。因为牛顿专心读大学,所以这段爱情没有发展下去。

2.牛顿的表妹:牛顿在家乡躲瘟疫时认识的,二人在一起据说也很快乐。牛顿把自己有关物理的想法告诉她,她虽然不懂,可还是认真的听,但后来牛顿回学校后因为忙研究,把这段感情也放下了。从此牛顿告别了爱情和婚姻。

5、伏尔泰(1694-1778)法国近代思想家

他有99卷的皇皇巨著,与有夫之妇的情人艾米莉共居20年,直到后者去世,没有子嗣。1778年,84岁的伏尔泰去世,教会拒绝他葬在巴黎;1791年,法国大革命爆发,他的遗体被迁葬在巴黎先贤祠,并补行国葬,墓在卢梭的旁边。他的心脏,被装进一只盒子,存放在巴黎国家图书馆。

6、贝多芬(1770-1829)德国音乐家

贝多芬一生充满了痛苦,爱情不顺,壮年失聪,他爱慕过数不清的女人,但她们都宁愿嫁给别人,是因为他相貌丑陋,还是出身卑微?我们难以知晓,我们知道的就是他更加愤怒,接着写出更多美好的乐章,《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月光》《致爱丽丝》。幸耶非耶?谁能说得清。

7、 简·奥斯汀(1775-1817)英国作家

  奥斯汀聪明而且美丽,据说也曾情痴,年轻时失恋是她终身不嫁的原因。小说里伊丽莎白找到了达西,而奥斯汀却没有找到属于她的那一位,42岁的时候,她英年早逝。

8、诺贝尔(1833-1895)瑞典科学家

  诺贝尔不是没有恋爱过,可惜的都是被爱的人儿都另嫁他人。至于说最后没有设置数学奖,是因为他的情敌是位数学家,其实多半是好事者杜撰,我们能够说的只有一句:诺贝尔没这么小气。

9、金岳霖(1895-1984)中国哲学家、逻辑学家

  若论近现代中国第一才女,非林徽因莫属,我们的金先生,为了她,一辈子不娶(想想林去世后,梁思成都曾续弦),且与情敌比邻而居,终身为友,一段情,三洲人士共惊闻。

10、文森特·凡高(1853-1890)荷兰画家

无论凡高的画作还能拍出什么样的天价,这一切都已经与他无关。他短短37年的人生,到处充满了屈辱与酸楚,无数次的解雇与不解,无数次的拒绝与争执,让他陷入执迷的疯狂。直到1890年7月的那个黄昏,他举起手枪,对准了自己的太阳穴……

以人为本 关爱生命
0 Comments
菩萨的精神
Posted:Feb 8, 2011 8:14 am
Last Updated:Feb 16, 2011 4:56 pm
20208 Views

菩萨的精神

(摘自十善业道经的启示)
【慈庄严故,于诸众生不起恼害;悲庄严故,悯诸众生常不厌舍;喜庄严故,见修善者心无嫌嫉;舍庄严故,于顺违境无爱恚心。】

  这段经文讲四无量心,这是菩萨道的精神所在。我们学佛是为了超越我们现有的生命状态,成就圆满的人格--成佛。成佛先要行菩萨道。菩萨的特点,就是要有慈悲济世的胸怀,这要从四无量心开始修学。

  1、慈无量
  “慈庄严故,于诸众生不起恼害”。慈是与乐,就是给人快乐。一个人如果拥有慈的心态,他就能做到“于诸众生不起恼害”,对一切众生不会生起一种恼害的心理。因为一个人有慈的修养,随时都想着给众生带来快乐、幸福,自然不会去做恼害众生的事。

  2、悲无量
  “悲庄严故,悯诸众生常不厌舍”。悲,是拔苦。与乐是慈,拔苦是悲。悲,是把众生从烦恼痛苦的深渊里拉出来,放到快乐的、幸福的地方去。所以慈悲的定义,就是与乐拔苦,给大家快乐,解决人家的痛苦,这就是慈悲。佛教所讲的慈悲,与基督的博爱,儒家的仁有些相似,但更深、更广,思想境界更高。基督教讲博爱,并没有让我们去爱异教徒。儒家讲仁,也是内外有别。他们都不及佛家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
  什么叫无缘大慈呢?无缘就是不讲条件。世间上的人,给人家好处,总是有条件的。这个人跟我有关系吗?他是不是我的亲戚朋友?会不会影响到我的事业?我有没有必要帮助他?帮助他对我有好处吗?先反复计较一番,然后再施展慈心。而一个行菩萨道的人,慈悲众生,是不讲条件的。在菩萨的心目中,一切众生都是平等的,只要人家有困难,他就乐于帮助,不讲究任何条件,这就叫“无缘大慈”。
  什么叫同体大悲呢?同体,就是把众生和自己看成是一体的。众生的痛苦,就是我的痛苦;众生的需要,就是我的需要。菩萨要拥有这样一种胸怀,就像《维摩经》里讲的维摩居士,人家问他为什么病了?他说,“因众生病故,所以我有病”,因为众生病了,所以他才会生病,这就有点类似母亲对待儿子一样。当儿子生病的时候,作母亲的就会很着急,甚至会着急得宁愿她死,也不要她儿子生病。母亲对儿子的这种心情就接近于“同体大悲”的精神,可母亲的这种胸怀太窄了,不是“无缘大慈”,因为她不会对待一切人,对待别人的儿子,她就没有这种胸怀了。
  菩萨的修行是把母亲待儿子的胸怀扩充到无限,称为无量。四无量心,就是范围无限的意思。无量,以一切众生为对象。所以一个人要想修四无量心,可以从他的亲人开始,把对自己儿子、兄弟、姐妹、父母的慈悲,进一步推广到自己的亲戚朋友,再进一步扩展到跟自己没有关系的人,最后再把这种慈悲扩展到自己的怨家仇人,再把待人的慈悲心推广到一切众生,能够设身处地替一切众生着想,慈悲心就算修成了。到这个时候,才能做到“悯诸众生,常不厌舍”。

  3、喜无量
  “喜庄严故,见修善者心无嫌嫉”。喜,就是随喜,随喜是相对嫉妒而言的。通常人们总有嫉妒心,因为有了嫉妒心,就不能随喜。我们学佛的人,就是要培养随喜的心态。随喜心态的培养,首先要从我们的儿子、夫妻、亲戚朋友身边开始培养,对他们取得的成绩和荣誉,我们要马上随喜赞叹,生起欢喜心。接着,把这种对亲人的欢喜心再扩展到陌生人身上,乃至跟我们有利害冲突的人,对他们取得的成就和荣誉,我们也要随喜赞叹,感到由衷地高兴,而不是口是心非地说恭喜恭喜。我们还要进一步把这种欢喜心从一个乡村扩展到一个县、一个省、一个国家,乃至全世界,然后再从人类普及到一切动物身上。我们要对一切生命,一切有情做出的荣誉事情,那怕就是那么一点一滴,也要由衷地感到高兴,这就叫随喜,这就是喜无量心。
  “见修善者心无嫌嫉”。怎么样检验我们有没有喜无量心呢?就是当你看到别人修善的时候,是欢喜的心态,还是嫌疑、嫉妒的心态?如果是欢喜的心态,你就有随喜功德,如果你看到人家做好事,心里很难过,甚至嫉妒他,这说明你根本就没有喜无量心。

  4、舍无量
  “舍庄严故,于顺违境无爱恚心”。舍,是平等的心态,就是要怨亲平等,对怨家和亲戚朋友都一视同仁,在顺境、逆境面前,不起爱恨之心,以平常心平等处之。把这个心态推广到任何环境,推广到一切人的身上,一切众生的身上,这就是舍无量心。
0 Comments
蜂王浆的神话
Posted:Feb 6, 2011 4:57 pm
Last Updated:Feb 19, 2011 5:14 pm
20873 Views

蜂王浆的神话(转载)

激素,并以此警告儿童不要吃蜂王浆以免性早熟。事实上,蜂王浆不含有任何雌激素,只含有极其微量的雄激素,一克蜂王浆所含的雄激素的量只相当于一个男人体内一天合成的雄激素的量的几十万分之一,微不足道。   也许蜂王浆里头含有某种微量的未知物质对蜜蜂幼虫变成蜂王起着关键的作用,但是那也只是对蜜蜂很重要而已。蜜蜂和人的生理构造差别这么大,对蜜蜂有效用的物质未必就能应用到人身上。即使那种物质对人体也会有作用,它在蜂王浆中的含量那么少,而我们又不是像蜜蜂那样把蜂王浆当饭吃,每次只吃一点蜂王浆,神奇物质能起到的作用也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值得注意的是,蜂王浆能引起过敏反应,会出现荨麻疹、哮喘,严重的还会致命。有人吃了蜂王浆后觉得全身暖呼呼的“很补”,或“补过头了”而烦躁不安,除了心理作用,说不定也是一种过敏反应。 2011.1.24. (《中国青年报》
  蜂王浆和蜂蜜不同,它并不是用花蜜酿造的,而是工蜂的喉咙里的一种腺体分泌的。和一般人设想的不一样的是,蜂王浆并不是专供蜂王的食品。其实,所有蜜蜂幼虫一开始吃的都是蜂王浆。吃了三天之后,才有了区别:大部分雌幼虫改吃蜂蜜和花粉,它们发育成工蜂,个别的雌幼虫继续吃蜂王浆,它们发育成蜂王。一只雌蜜蜂是发育成工蜂还是蜂王并不是天生注定的,而是完全取决于它后天吃的东西。换句话说,同一只雌蜜蜂如果按蜂王来喂,就成为蜂王,否则就成为工蜂。“吃什么就变成什么”,这话对蜜蜂无比正确。

  蜂王和工蜂的差别极大:蜂王有旺盛的生育力,产卵是它唯一的工作,一天能下几千个卵,而工蜂却丧失了生育力;蜂王能活几年,而工蜂只能活几个月。为什么蜂王和工蜂有着相同的基因,结局却如此不同呢?最近的研究表明,这和“DNA甲基化”有关。DNA是组成基因的化学物质,如果它的某个地方被加上一个甲基(叫甲基化),那个基因的功能就被抑制住了。将蜂王和工蜂的大脑细胞中的基因做比较,发现有近600个基因在工蜂中被甲基化了,而在蜂王中没有。DNA的甲基化是由一种酶来控制的,如果让蜜蜂幼虫中的这种酶失去作用,蜜蜂幼虫就发育成了蜂王,和喂它蜂王浆的效果是一样的。可见蜂王浆的作用就是让控制DNA甲基化的酶不起作用,并不神奇。

  但人们总觉得能让幼虫变蜂王的蜂王浆很神奇,就会想到,如果我们也吃蜂王浆,是否也能像蜂王那样长寿、生育力旺盛?由于这样的逻辑,蜂王浆成了常见的保健品。中国人有时还结合中药的补药,做成人参蜂王浆。蜂王浆也成了一味中医,据称其功效为“滋补,强壮,益肝,健脾”,不过这是现代中医发明的。中医的典籍(例如《本草纲目》)根本就没有提到蜂王浆,似乎不知道有蜂王浆这种东西(“蜂王浆”是外来语,是对英语royal jelly的翻译),否则不会不把这种神奇的东西囊括进去。中国人第一次把蜂王浆当成药品或保健品是在1962年,这是受国外的影响。在上个世纪50年代,欧洲(特别是东欧)开始有人把蜂王浆作为滋补品推销。蜂王浆后来又陆续被赋予了各种保健、治疗功效,例如抗肿瘤、降低血脂、降血压、升血压、抗炎、抗病毒、美容等等。这些说法传到东方,与原有的滋补文化一结合,更被发扬光大了。这种“蜂王浆文化”又传回了西方,在美国曾经多次发生过由于华人经销商宣扬蜂王浆的保健功能而受到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和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的警告、处罚。

  有关蜂王浆的保健、治疗功效的说法都没有确凿的科学依据,它们或者只是想当然,或者只是有一点初步的体外实验、动物实验的证据,都不足为凭。从蜂王浆的成分看,它对人体不太可能有什么神奇的作用。蜂王浆大部分是水,所以和含水量很少的蜂蜜不同,蜂王浆很容易腐败,在没有冰箱的年代没法保存,传统上也就不采它。蜂王浆和蜂蜜的另一区别是,蜂蜜的成分主要是糖,而蜂王浆的蛋白质、脂肪酸含量比较高,糖的含量则比较低。一次对蜂王浆的典型测量结果是这样的:水占67%,蛋白质占12.5%,糖占11%,脂肪酸占5%,此外还有一些矿物质、维生素。这些物质当然有一定的营养价值,但是它们都可以从其他食品更便宜、更大量地得到,没有必要通过吃蜂王浆来补充。

  我们现在并不清楚究竟是蜂王浆中的哪种成分让蜜蜂幼虫变成蜂王的,也许是某种特殊的脂肪酸在起作用。有人想当然地认为蜂王浆中含有很多雌激素,并以此警告儿童不要吃蜂王浆以免性早熟。事实上,蜂王浆不含有任何雌激素,只含有极其微量的雄激素,一克蜂王浆所含的雄激素的量只相当于一个男人体内一天合成的雄激素的量的几十万分之一,微不足道。
激素,并以此警告儿童不要吃蜂王浆以免性早熟。事实上,蜂王浆不含有任何雌激素,只含有极其微量的雄激素,一克蜂王浆所含的雄激素的量只相当于一个男人体内一天合成的雄激素的量的几十万分之一,微不足道。   也许蜂王浆里头含有某种微量的未知物质对蜜蜂幼虫变成蜂王起着关键的作用,但是那也只是对蜜蜂很重要而已。蜜蜂和人的生理构造差别这么大,对蜜蜂有效用的物质未必就能应用到人身上。即使那种物质对人体也会有作用,它在蜂王浆中的含量那么少,而我们又不是像蜜蜂那样把蜂王浆当饭吃,每次只吃一点蜂王浆,神奇物质能起到的作用也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值得注意的是,蜂王浆能引起过敏反应,会出现荨麻疹、哮喘,严重的还会致命。有人吃了蜂王浆后觉得全身暖呼呼的“很补”,或“补过头了”而烦躁不安,除了心理作用,说不定也是一种过敏反应。 2011.1.24. (《中国青年报》2011.1.26)

  也许蜂王浆里头含有某种微量的未知物质对蜜蜂幼虫变成蜂王起着关键的作用,但是那也只是对蜜蜂很重要而已。蜜蜂和人的生理构造差别这么大,对蜜蜂有效用的物质未必就能应用到人身上。即使那种物质对人体也会有作用,它在蜂王浆中的含量那么少,而我们又不是像蜜蜂那样把蜂王浆当饭吃,每次只吃一点蜂王浆,神奇物质能起到的作用也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籍(例如《本草纲目》)根本就没有提到蜂王浆,似乎不知道有蜂王浆这种东西(“蜂王浆”是外来语,是对英语royal jelly的翻译),否则不会不把这种神奇的东西囊括进去。中国人第一次把蜂王浆当成药品或保健品是在1962年,这是受国外的影响。在上个世纪50年代,欧洲(特别是东欧)开始有人把蜂王浆作为滋补品推销。蜂王浆后来又陆续被赋予了各种保健、治疗功效,例如抗肿瘤、降低血脂、降血压、升血压、抗炎、抗病毒、美容等等。这些说法传到东方,与原有的滋补文化一结合,更被发扬光大了。这种“蜂王浆文化”又传回了西方,在美国曾经多次发生过由于华人经销商宣扬蜂王浆的保健功能而受到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和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的警告、处罚。   有关蜂王浆的保健、治疗功效的说法都没有确凿的科学依据,它们或者只是想当然,或者只是有一点初步的体外实验、动物实验的证据,都不足为凭。从蜂王浆的成分看,它对人体不太可能有什么神奇的作用。蜂王浆大部分是水,所以和含水量很少的蜂蜜不同,蜂王浆很容易腐败,在没有冰箱的年代没法保存,传统上也就不采它。蜂王浆和蜂蜜的另一区别是,蜂蜜的成分主要是糖,而蜂王浆的蛋白质、脂肪酸含量比较高,糖的含量则比较低。一次对蜂王浆的典型测量结果是这样的:水占67%,蛋白质占12.5%,糖占11%,脂肪酸占5%,此外还有一些矿物质、维生素。这些物质当然有一定的营养价值,但是它们都可以从其他食品更便宜、更大量地得到,没有必要通过吃蜂王浆来补充。   我们现在并不清楚究竟是蜂王浆中的哪种成分让蜜蜂幼虫变成蜂王的,也许是某种特殊的脂肪酸在起作用。有人想当然地认为蜂王浆中含有很多雌

  值得注意的是,蜂王浆能引起过敏反应,会出现荨麻疹、哮喘,严重的还会致命。有人吃了蜂王浆后觉得全身暖呼呼的“很补”,或“补过头了”而烦躁不安,除了心理作用,说不定也是一种过敏反应。
激素,并以此警告儿童不要吃蜂王浆以免性早熟。事实上,蜂王浆不含有任何雌激素,只含有极其微量的雄激素,一克蜂王浆所含的雄激素的量只相当于一个男人体内一天合成的雄激素的量的几十万分之一,微不足道。   也许蜂王浆里头含有某种微量的未知物质对蜜蜂幼虫变成蜂王起着关键的作用,但是那也只是对蜜蜂很重要而已。蜜蜂和人的生理构造差别这么大,对蜜蜂有效用的物质未必就能应用到人身上。即使那种物质对人体也会有作用,它在蜂王浆中的含量那么少,而我们又不是像蜜蜂那样把蜂王浆当饭吃,每次只吃一点蜂王浆,神奇物质能起到的作用也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值得注意的是,蜂王浆能引起过敏反应,会出现荨麻疹、哮喘,严重的还会致命。有人吃了蜂王浆后觉得全身暖呼呼的“很补”,或“补过头了”而烦躁不安,除了心理作用,说不定也是一种过敏反应。 2011.1.24. (《中国青年报》

2011.1.24.
  蜂王浆和蜂蜜不同,它并不是用花蜜酿造的,而是工蜂的喉咙里的一种腺体分泌的。和一般人设想的不一样的是,蜂王浆并不是专供蜂王的食品。其实,所有蜜蜂幼虫一开始吃的都是蜂王浆。吃了三天之后,才有了区别:大部分雌幼虫改吃蜂蜜和花粉,它们发育成工蜂,个别的雌幼虫继续吃蜂王浆,它们发育成蜂王。一只雌蜜蜂是发育成工蜂还是蜂王并不是天生注定的,而是完全取决于它后天吃的东西。换句话说,同一只雌蜜蜂如果按蜂王来喂,就成为蜂王,否则就成为工蜂。“吃什么就变成什么”,这话对蜜蜂无比正确。   蜂王和工蜂的差别极大:蜂王有旺盛的生育力,产卵是它唯一的工作,一天能下几千个卵,而工蜂却丧失了生育力;蜂王能活几年,而工蜂只能活几个月。为什么蜂王和工蜂有着相同的基因,结局却如此不同呢?最近的研究表明,这和“DNA甲基化”有关。DNA是组成基因的化学物质,如果它的某个地方被加上一个甲基(叫甲基化),那个基因的功能就被抑制住了。将蜂王和工蜂的大脑细胞中的基因做比较,发现有近600个基因在工蜂中被甲基化了,而在蜂王中没有。DNA的甲基化是由一种酶来控制的,如果让蜜蜂幼虫中的这种酶失去作用,蜜蜂幼虫就发育成了蜂王,和喂它蜂王浆的效果是一样的。可见蜂王浆的作用就是让控制DNA甲基化的酶不起作用,并不神奇。   但人们总觉得能让幼虫变蜂王的蜂王浆很神奇,就会想到,如果我们也吃蜂王浆,是否也能像蜂王那样长寿、生育力旺盛?由于这样的逻辑,蜂王浆成了常见的保健品。中国人有时还结合中药的补药,做成人参蜂王浆。蜂王浆也成了一味中医,据称其功效为“滋补,强壮,益肝,健脾”,不过这是现代中医发明的。

(《中国青年报》2011.1.26)
0 Comments
寻找快乐
Posted:Feb 5, 2011 7:31 am
Last Updated:Feb 16, 2011 4:57 pm
21007 Views

寻找快乐 (转载)

  寻找快乐是生命的本能,也是生活的技巧,当感觉自己快乐时,快乐就会陪着你,而你觉得不快乐时,快乐就会远离你。活得精彩也许不容易,但是要活得快乐相对容易多了,所以不精彩的人生,一定要快乐,其实快乐的人生已经是精彩的人生,不可强求,不可不求。

  现在的社会,物质的飞速发展,社会的变革,不注意就被抛弃出快乐的轨道,没有人完全可以不在意身边事物,因为我们是社会的人,生存是第一要素。生存的压力已经超越了吃饱、穿暖,接下来还有住和行;然后是社会地位和本人价值的体现。而升学、就业、提职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系列问题,一个闪失,就会从高处掉到地上,一点停滞,后面的人就会追上来,所以我们很多时间已经被迫的去做超越本身可以承载的事情,因此忙碌、迷乱、心慌、失眠、亚健康等疾病缠绕着我们,让我们的心理压力过大,甚至倦怠、痛苦、失落、迷茫,在这些心理、生理、生活重重压力之下,快乐让我们可望而不可及。

  其实想来快乐很简单,因为它不需要你用金钱购买,不需要用身份换取,快乐是一种心态,一种感觉,是自己的情绪,是可以控制和争取的。它没有遥不可及,孩子在玩耍泥土时是快乐的,他不需要担心衣服脏了,不担心有人笑他不讲究卫生,玩耍的过程就是快乐的过程。所以回忆童年时,很多时间觉得很快乐,是因为这些快乐是真实的,没有担忧、没有牵挂、没有干扰,只是为了玩耍而玩耍的快乐。当我们长大了就不能去玩泥巴了,因为那是孩子的游戏,可你能说这不是快乐吗?

  快乐是自己的,别人无法替代也带不走,快乐是一种人生体念,没有统一的标准和方法,创造是人生的义务,享受是人生的权利。因此在我们为生活而工作的时候,何不把工作当成寻找快乐的过程,兢兢业业,踏踏实实的做好每一件事情,在做的过程里学会享受,而不是要达到一个什么要求,为了升职,为了往上爬而做,这样也许你的心态就会平和很多,做完了当天的事情笑一笑,为自己的付出感到满意就已经快乐了,何必太在意结果呢?患得患失最后累的是自己的心,很多东西不可把握,可遇不可求,坦然处之,龙还要游浅滩,虎也有落平阳的时候,我们的一时之失算什么呢,不妨都把这些不得意做自己的磨砺吧,也许风雨过后的彩虹更美丽,学会在工作里寻找快乐,在过程里把握快乐,快乐就长在身边。

  对待生活里的事情要宽容,不要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要知道人为自己而活,为快乐而活,一个快乐的人生已经是有意义的人生。要换位思考,站在别人的角度来看问题,也许你会发现很多东西没有那么糟糕,对你的敌人笑一笑,相逢一笑泯恩仇,人性是相通的,用你宽大的胸怀包容不可容之事,事过境迁你会为自己曾经的宽容获得友谊、真诚、品德,这些都是用金钱无法衡量和买到的。

  不懂得快乐的人是失败的人,你即便拥有很多物质、财富,拥有很高的地位和荣誉,如果你不快乐,这些东西对你而言,不过是包裹你肉体之外的烦琐之物,有什么意义呢!对一个有着千万家产和一贫如洗的穷人,能比较的只是财富,不能比较的是快乐。看过那个在海边晒太阳的渔夫,你能说他不快乐吗?每个人的喜好不同,快乐就不同,作家为自己的作品快乐,商人为自己的利益快乐,农民为自己的收成快乐,当你什么都没有,你也要为你自己的没有快乐。有一句话“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可以理解为我什么都没有,所以我不担心失去,不担心还有人来伤害我,所以我应该快乐,快乐在自己的心,在自己的感觉里,你觉得你是快乐的快乐就会陪伴你。

  过重的生活无法承受,过轻的生活又相当的煎熬人,因此很多时间要给自己释放压力,放松心态,把事情分开来看,分开来做,不要一味的去看重它的结果,寻觅的路上,你要看到花开是快乐的,花落也是快乐的,季节转换是必然,为什么不可以把眼光放长远一点呢?人生何处不青山?走死胡同,一条路走到黑,累的是自己的心,未必有人理解,和朋友喝茶、聊天、谈心也是快乐,不要把心锁得太久,要相信朋友,信任别人,也在别人的信任里得到情谊和帮助。如果暂时不如意,不要太在意,在一草一木里看人生,对着镜子笑笑,你会发现天很蓝,云很白,我很快乐,有了快乐的心情做事情才会轻松,事半功倍,不要忙碌了心趣味全无,生命的过程就是快乐的过程。

  累了就停下来,听听音乐,看看书,不要为难自己,要知道这个世界没有你,并没有什么不同,没有了你地球照样转,因此不要把什么都加在自己身上。对亲人、朋友、同事要常记在心,不要让工作遗忘了他们,收获感情你的成功才会因为有人分享而更有价值。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也值得你快乐,要知道现在的社会是有什么别有病,没什么别没钱,那么高的药费,你有病就会没有钱,也许你付出那么多,会因为一场疾病让你什么都失去,所以你必须快乐,快乐的心态才会让你的身体更健康。当我们什么都没有的时候,你还有健康的身体,温暖的家庭,知己和朋友,这些都是值得你快乐的,因此别抱怨你没有足够的人民币,没有很体面的工作,没有一个和你才华相匹配的地位,这些东西有当然幸福,没有也不要郁闷,你还有你自己,有自己的人生已经是快乐的人生。

  所以把握现在,充实的、有意义的度过每一天,宽容你身边的人,真诚的对待朋友,快乐的看待得失,潇洒的面对生活,不去强求太多不可求之事,努力的、愉悦的过每一天,让每一天的生活都有价值和意义,人都是自己命运的主宰,可以通过改变自己来改变命运,即便你的付出和收获不一致,也不要抱怨和哀叹,要学会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把劳动的过程划分为享受的片断,笑对人生,宽容自己、宽容别人,快乐就在你身边,快乐的人生就是幸福的、充实的、有意义的、有价值的、成功的人生,如此生活,快乐已经是全部。
0 Comments
十一个善法
Posted:Feb 3, 2011 4:53 pm
Last Updated:Mar 27, 2011 8:50 am
20896 Views

十一个善法
(摘自元音老人《心经抉隐》)
“善法”是我们修行成道的资粮。共有十一种:信、惭、愧、无贪、无嗔、无痴、精进、轻安、不放逸、行舍、不害。

“信”是信仰,乃一切事业成功之母。尤其修道,首重信仰,如信心不坚,即无成功之望,故为首位。

“惭、愧”二字,我们平常都是连在一起说的。譬如说某个人犯了错误,毫无惭愧之心,毫不知羞耻。其实,惭、愧有不同的意义,是有区别的。“惭”是自惭,自己感到羞惭,深受良心的责备,于是自觉地不做坏事。“愧”是愧他,愧对他人,对不起人家,像欠了人家一笔难以偿还的债,内疚不安,所以不敢做坏事。

接下来是“无贪、无嗔、无痴”。我们知道,贪、嗔、痴三毒是六道轮回的祸首,一切过患的根源。反过来,无贪、无嗔、无痴就是善了,非但人人能成圣贤,修道者也能证成大道了。因为一切作意都是由贪引起的,都是由于我们看见了可欲境、可乐境,而心生贪念,总想取到手,于是不择手段,乃至造杀、盗、淫种种恶业。所以说,贪为害最大,是个首恶。如果没有贪就不会造业,一切恶业都止息了。那么,“无贪”当然就是善了。嗔指嗔恨心,是由于事情不合己意、不顺己心,或别人比我好,或因贪取不能得等等而引起的。此心一生,即怒气不息,烦恼不休,非但修道不成,做人也就失群寡助了。如果“无嗔”,处处自谦自责,虚怀若谷,为道安有不成乎?贪和嗔根源在痴。芸芸众生,因追逐外境,昧却本真,不识世间法都是空苦无常,而误认为实有,求取不已,随业流转,才成贪心,求而不得,又生嗔心,妄造恶业。如果“无痴”,打开般若大智,知道一切皆空,不可得,不可取,又贪个什么呢?若无贪,嗔从何来?所以说,痴乃三毒之根也。

“精进”是努力不懈、勤奋进取的意思。无论做什么事情,如果不精进努力地去做,都不会成功的。例如,我们上次去体操训练馆,亲眼目睹了体操健儿的训练情况,为了完成体能训练达标的任务,几位小运动员倒立在那里,黄豆般的汗珠不断往下滴,体能已达到极限状态,即一般人已不能再忍受的程度,可是他们还是咬紧牙关,艰难地苦练下去。看了这种情形,真使人感动不已。世间法尚且如此,何况我们学佛修法是要了生死,成就亘古亘今不变之真常大道的伟大事业,我们的目的是要证成佛果,如此宏伟的目标,怎么能不倍受艰辛地精勤地修练呢?理应比世人更努力精进,他们用十分力,我们就应该用百分力。念佛的人,尚且要二六时中,精进不懈。参禅的人、修密法的人更要加倍努力精进,不然的话,终身无成。即或参禅修密的人开悟了,仍要精进不懈。为什么呢?因为多生历劫的习气尚未消除光,只有把习气消光,度生功德圆满,才能圆成果地佛。而且,如果不时时刻刻地自励鞭策自己,反而放逸懈怠的话,还是会悟后迷的。所以,稍一懈怠,就不会圆满成就。而精进、勤奋是治放逸、懈怠等懒惰病的良药。由此而知,精进、勤奋是成道之本,是非常重要的。

“轻安”是轻松、安逸、自在的意思。我们若能离开贪、嗔、痴三毒,就会象放下了千斤担子一样,如释重负,身心轻松愉快。所以,修佛的人身心轻快安逸、逍遥自在。倘若还感觉不到身心轻快安逸,可以说还根本没有上路。因为你的心还执着在世法世相上,放不下所负的重担,不肯舍弃它,所以得不到身心轻快安逸的自在感。那就必须狠狠地斥责自己,鞭策自己,努力精进。一切放下,才堪荷负如来家业的重担。

“不放逸”。放逸是自己的身心言行放纵,毫无顾忌,不受任何约束的意思。放逸就是懈怠、因循、败事的祸首,也是贪嗔痴三毒之所依。放逸必定是闲闲散散地贪恋境乐,而不思上进,把自己有限的精力与时间浪费在声色犬马玩乐的爱好上,而白白地来世上做人一次,毫无建树、成就,岂不饮恨永世!“不放逸”就是防止懈怠不前,敦促大家努力用功,精进不懈,勇往直前,成道才有希望。

“行舍”是舍弃的意思。我们只有舍弃了贪嗔痴,使心平等正直、无所粘滞,方可入道。倘若我们心有所住,粘着东西不舍,妄心如何能转为清净,又怎么能平等正直呢?所以说,念念舍处,就是念念入处。舍弃了世法上一切虚幻不实的名利权势、荣华富贵,就能念念入道了。就象人走路一样,假如前步不舍,站住不动,后步能跟上来吗?这样能前进吗?所以,修道要“行舍”,要勇于无畏地施舍,一切不住,妄心才能够寂净、不昏沉、不掉举,才能定慧等持,证入大道。

反之,若粘着在世法上,妄心就必然象五蕴中的行蕴一样,念念迁流不停了。这样一来,修道不是昏沉,就是掉举,又怎么能够定慧等持,开大智慧呢?所谓掉举者,就是念念不停地胡思乱想;所谓昏沉者,就是打瞌睡、昏昏入睡。这些都是因贪嗔痴三毒恶习薰发妄想所致。我们要行舍,不但是指身外之物要舍,即使自己的身心都要舍,这样才能真正入道。

讲到做“行舍”功夫,也是有层次的。初步是舍离世法,一切不住。但因旷劫执着的旧习难除,尽管想要用力斩断,但并不是一朝一夕即能斩得断的,须长时间与之奋斗,才能渐渐除尽。因为做此功夫必须用力,故称有功之用。功夫慢慢做得精纯了,舍到一念不生了,住着世法之见已除,就需进一步舍离佛法了。倘若还有法见在,执著佛法不舍,那还是不究竟。故所谓“行舍”,须世法、出世法一概皆舍,方为究竟。功夫做到佛法也舍离,不可得了,即由有功之用进入到任运自然的无功之用了。无功之用方为大用,从而自然合道。任何人修道都必然要经过这几个阶段,不可能一下子就会任运到无功之用。修道人初步皆是用力舍。要肯舍,否则就不能入道。修净土宗的人要肯舍离才能往生,假如不肯舍离娑婆世界,仍恋着不放,那又怎么能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呢?古德曾云:“念佛一念,欣厌具足。”欣是欣往西方极乐世界,厌是厌离娑婆世界,而厌离就是要舍弃的意思。修净土宗如此,修学佛教任何宗派、任何法门莫不如此,都要行舍。

同时,行舍就要善巧方便地做功夫。妄想起来,既不要讨厌它,也不要压制它,更不要怕它,而是不理睬它,不跟它走,不随它跑,将它转空,就自然轻安入定了。假如压制念头不起,就如搬石头压草,石去草又生,终不是究竟法。而且难免要落到无记中去,象木石一样,无有知觉,终不能成佛。所以,行舍不是盲目地胡来,而是要善巧地做功夫。念佛的人只要提起佛号;参禅的人只要提起话头;修密的人只要提起咒语,妄念自然就消失了。这是行舍的妙法。

“不害”是慈悯众生、饶益众生而不为众生所烦恼的意思。它是专门对治我们的嗔恨心的。如果我们没有嗔恨心,就不会伤害他人,同时也潜在地增长了自己的慧命,并在无形之中消除了自己的业障,所以这是自善。佛教有一条重戒是不杀生。不杀生则隐隐地滋长自己的慧根,这和儒教宣扬的仁义一样。
0 Comments
让自己幸福的10条秘诀
Posted:Feb 2, 2011 4:37 am
Last Updated:Mar 2, 2011 4:59 pm
22114 Views

让自己幸福的10条秘诀 (转载)

1.不抱怨生活:幸福的人并不比其他人拥有更多的幸福,而是因为他们对待生活和困难的态度不同,他们从不问“为什么”,而是问“为的是什么”,他们不会在“生活为什么对我如此不公平”的问题上做过长时间的纠缠,而是努力去想解决问题的方法。

  2.不贪图安逸:幸福的人总是离开让自己感到安逸的生活环境,幸福有时是离开了安逸生活才会积累出的感觉,从来不求改变的人自然缺乏丰富的生活经验,也就难感受到幸福。

  3.感受友情:广交朋友并不一定带来幸福感,而一段深厚的友谊才能让你感到幸福,友谊所衍生的归属感和团结精神让人感到被信任和充实,幸福的人几乎都拥有团结人的天才。

  4.勤奋工作:专注于某一项活动能够刺激人体内特有的一种荷尔蒙的分泌,它能让人处于一种愉悦的状态。研究者发现,工作能发掘人的潜能,让人感到被需要和责任,这给予人充实感。

  5.降低负面影响:少接受些有关灾难、谋杀或其他的负面消息,这样,无形中就保持了对世界的一份美好乐观的态度。

  6.生活的理想:幸福的人总是不断地为自己树立一些目标,通常我们会重视短期目标而轻视长期目标,而长期目标的实现更能给我们带来幸福感受,你可以把你的目标写下来,让自己清楚地知道为什么而活。

  7.给自己动力:通常人们只有通过快乐和有趣的事情才能够拥有轻松的心情,但是幸福的人能从恐惧和愤怒中获得动力,他们不会因困难而感到沮丧。

  8.规律的生活:幸福的人从不把生活弄得一团糟,至少在思想上是条理清晰的,这有助于保持轻松的生活态度,他们会将一切收拾得有条不紊,整齐而有序的生活让人感到自信,也更容易感到满足和快乐。

  9.珍惜时间:幸福的人很少体会到被时间牵着鼻子走的感觉,另外,专注还能使身体提高预防疾病的能力,因为,每30分钟大脑会有意识地花90秒收集信息,感受外部环境,检查呼吸系统的状况以及身体各器官的活动。

  10.心怀感激:抱怨的人把精力全集中在对生活的不满之处,而幸福的人把注意力集中在能令他们开心的事情上,所以,他们更多地感受到生命中美好的一面,因为对生活的这份感激,所以他们才感到幸福!
1 comment

To link to this blog (dcba9696) use [blog dcba9696] in your mess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