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旅天涯

【 转帖 】 素食不再是一种戒律
Posted:Oct 9, 2008 11:40 pm
Last Updated:Oct 16, 2008 1:18 am
6403 Views
起初,我老土地以为素食是存在于宗教,目的是为了不杀生。直到从澳洲留学的好友回来,告诉我她是新素食主义者,我才知道素食不再是一种戒律,而是对生活的热爱,是一种富有情调的生活方式。
记得那天,我们在鼓楼附近的一家饺子馆,点了两盘素饺,她耐心地给我做素食的启蒙教育。她说素食不再仅仅是苦于修行,而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当你的脑海中有了素食文化的概念,当你的味蕾在素食里绽放,你就会真正关注自己的生活,关注自己的健康,关注自己的心灵。
也许是女友的话太具有感染力吧。后来,不在家里做饭时,我就会找家素食馆吃饭,我发现素食并不像我以往想象的那么可怕,其实也有很多种选择。尽管她说新素食主义者吃素没有约束,完全靠自己愿意,但我吃素食的周期还是越来越短。因为我发现所有的素食者,他们都面目清朗,性情温良,体态轻盈。而这些都是性格急躁的我所没有,而一直渴望拥有的。
我觉得素食真的是接近心灵的一种方式。连爱因斯坦,这位一直关注于物理领域的科学家也坚持素食,他说:“我认为,素食,仅从对人性情上的改变来看,对人类就有相当好的利益。所以,素食对人类很吉祥。”喜欢他用“吉祥”这两个字形容素食,只因为这是我们民族最喜庆圆满的生活状态。
而意外中我发现,自己因为长期坐在电脑前而悄悄长起的小腹慢慢平坦起来。我开始认为食物其实也有思想的,它总是选择以一种文明的方式和人类交流,并让自己在适当的地方停泊,使人像一枚果实,形状大小各相宜。假如人的身上出赘肉,那一定没有更好的去和食物沟通,让它停错了地方。我想,没有什么比绿色的食物更能和人的身体沟通,因为,它能让我们的身体长出嫩芽,并且像音乐一样优雅而从容。
古人食素是崇尚淳朴清淡的生活方式。孔子就不爱吃肉,子曰:“饭素适,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我自然没有先生的仙风道骨,但是我觉得只要我们热爱生活,相信自己心灵深处还有一块没有被尘染的地方。我们就可以从俗世生活的柴米油盐中,感受到鲜活的生命和清晰的呼吸。

作者: 佚名   编辑: 邢彦玲
1 comment
【 转帖 】 其实 ,你可以不生病
Posted:Oct 9, 2008 11:36 pm
Last Updated:Oct 12, 2008 10:50 am
6122 Views
健康对我们来说是非常珍贵的,但却经常被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忽略了。
垃圾食品新解
  所谓垃圾食品就是人体没法利用和身体无法排泄的东西。
  很多食物放久了我们都会把它们当成垃圾扔掉,但奇怪的是,当它们变成另一种形式,我们却不能把它们认出来。例如变成速冻水

饺肉馅的猪肉、变成火腿肠的鸡肉、变成果脯的蜜枣等等,我们忘了去想想这个猪肉、那个鸡肉在被我们吃进肚子的时候,到底在货架上、在贮物室中放了多久。对于我们的身体来说,防腐剂更是一场噩梦。
  此外,不当的食物摄取、药物使用、缺乏运动、情绪低落等,都会使毒素以某种形式在体内积累起来,导致基因的异常表达,产生疾病,这些都得警惕。
糖带来的浩劫
  糖在我们生活中几乎到了无孔不入的地步,它很少是以单一形式存在,大多以食品添加剂的形式被添加到各种食物当中,使我们不知不觉摄入了大量的糖。所以,不妨好好地看看你放进嘴里的各种食物,是否含有过多的糖分。
食用油:美味的陷阱
  无论是在自家做菜,还是在饭店吃饭,每道菜必然是油多才能味美。但当我们享受着油带给我们的美味时,大量的油脂也涌入了身体。如果我们每天都在摄入这些身体不需要的脂肪,积累在体内无法排出,便会成为威胁健康的又一重要因素。
  从现在起,清理一下厨房和冰箱,尽量选用高质量的橄榄油或亚麻油。同时,生的植物种子,生的坚果,高质量的蛋类、肉类和鱼也是很好的脂肪酸来源。
剩饭剩菜惹的祸
  不知道有多少人还保持吃剩饭剩菜的习惯。假如坚持吃剩饭剩菜,那么最终我们只能沦落成为“垃圾桶”。
  剩饭剩菜里面有什么?就营养成分来说,最多的是糖分,然后就是反式脂肪酸、少量不完全蛋白,然后就是大量亚硝酸盐、细菌,几乎没有维生素和消化酶。大部分人都知道这是垃圾,但因为这些东西吃下去之后,似乎不会马上出现一些不良状况,所以并不在意。其实,身体是有信号给你的,只是你没有注意,比如说味觉退化、脸色异常等,这些都是经常吃剩饭、吃小吃、下馆子的人的基本特征。
有种毒物叫街边小吃
  在街边美味小吃的背后,可能隐藏了许多危害健康的因素。出于对最大利润的追求,许多商贩为了降低成本,千方百计地寻找最廉价的原材料,而这些廉价的材料,往往都是劣质的、对健康有害的。
  举个烤红薯的例子,很多小贩也许不知道用废油漆桶来烤红薯对身体不好,煤球也不适合用来做燃料。烤红薯最好用木炭做燃料,但是使用木炭的成本要比煤球高好几倍,他们自然会想到用煤球。
  再如,八成以上的街边小吃使用的油都是有问题的油,像麻辣烫、油条、油饼、煎饼果子等小吃,部分经营者都使用二次油,这些劣质油对食客的健康伤害是非常大的。
常下馆子犹如慢性自杀
  也许是生活和工作节奏变得越来越快,一日三餐,很多人经常在快餐店或餐馆吃。有些人逢年过节或者是在一些特别的日子,总要请家人或同事聚在饭店。
  然而,对于个人健康而言,把胃交给一个陌生人负责,是非常冒险的行为。到饭店吃饭,有许多环节我们都无法掌控,我们不知道端上来的香脆的松子鱼是否由新鲜活鱼炮制而成,无法确认美味的红烧肘子是否添加了一些有损健康的调味料,也无法知道青菜是否洗得干净。我们甚至无法确定免费茶水是否为劣质的茶叶冲泡的,无法确认餐具到底有没有消过毒。
  “把胃交给别人,把健康留给医院”的“潇洒”生活,无异于在打仗的时候,把自己的粮草仓库献给敌方军队,把自己的军火仓库交给敌人。这种情况,不是很像在自杀吗?
曾志峰
1 comment
【 转帖 】 国家、民族的自豪感从哪里来?
Posted:Oct 9, 2008 11:31 pm
Last Updated:Apr 28, 2024 6:27 pm
5451 Views
那些有着自豪感的人们是幸福的。在世界众多国家中不是每个国家都有自豪的资本。从历史到现实,多数国家仍处在追赶先进的路途之中,在这场时有硝烟或没有硝烟的竞争中,一些国家、民族被甩到后面,淘汰甚至消失。每个人都热爱自己的国家、民族,但热爱自己的国家、民族与对国家、民族的自豪感是两回事。自豪感是从辉煌历史、灿烂文化与文明进步、富庶强大的现实中产生出来的。
悠久历史不能产生自豪感。草履虫的历史比猴子要长得多,难道草履虫比猴子更有自豪感?一些考古学家认为人类是从贫穷落后的黑非洲起源的,他们有着最早的人类史。玛雅人、巴勒斯坦人、伊拉克人有着漫长的文明史,就连朝鲜人也认为他们有着比他们的邻居中国五千年更长的文明史。这些国家、民族有的已经消失,或者仍然处于贫困、战争、专制和落后之中,他们或者成为人们同情怜悯的对象,或者被进步人类唾弃。这样的国家、民族的自豪感从何而来?相反,一些国家历史短暂,他们引导着人类进步的潮流,成为人类学习追赶的目标,他们是有着自豪感的。
广廓的疆土不能产生自豪感。广廓的疆土是祖先们留下的遗产,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只是托庇先祖的福荫,是先祖基业的继承者,而继承者本身并没有值得夸耀之处,这样的自豪感只是阔家大少的庸俗浅薄的炫耀。众多人口不能产生自豪感。人口的迅速繁殖固然有着国家稳定、社会祥和的积极因素,但这样的成绩来源于生理机能的本能运用,它不需要探索创新。相反,只有数量,没有质量,不顾自然资源的承载能力,毫无节制的繁衍将会成为这个国家、民族发展的累赘,最终导致国家、民族的退化和停滞不前。
一个国家、民族历史上的灿烂文化固然可以给人以自豪感,但这种自豪只是阿Q式的自豪——老子从前比你阔多了。真正的文化自豪感既继承灿烂光辉的传统文化成果,又不断发展创新,既吸收各民族文化的优秀成果,又具有明显的自身特色,它在世界保持领先地位,主导人类文化发展方向和潮流,成为世界学习模仿的范本。我们曾经有过四大发明,这让人们自豪。但时至今日人类社会共有几百万项发明创造,区区四项发明置于人类智慧成果的海洋中又算得了什么?火药的爆炸原理、指南针的科学原理我们真正了解才不过一百多年,严格地说这只是一项发现,而不是发明。就连活字印刷的发明在当时也并没有得到推广运用,真正推广使活字印刷的国家竟不是最早发明它的国家。
许多国家、民族都有自豪感。他们有的历史非常短暂,有的面积很小,人口也不多,甚至历史上落后于其它的国家民族。他们的自豪感来源于对其它国家、民族的虚心学习,鼓励怀疑探索和冒险,倡导开拓创新精神。他们的自豪感来源于创造并享有文明富裕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他们的生活来自劳动创造而不是一部份人对另一部份人剥削掠夺。他们的自豪感来自他们是这个群体的真正主人,他们有自由的思想和空气,决不是一部份人的现实或精神奴隶。他们的自豪感还来源于自己选择的公务人员是真正的社会服务者而决不是强令自己无条件供奉的爹娘。
一个由部份人完全垄断自然资源、教育资源、信息资源和政治资源的社会里人们不会有自豪感;一个大多数人被认作素质低下而被排斥在政治活动之外的社会里人们不会有自豪感;一个不能自由自主地推选自己的利益代言人,他们的利益被政治寡头们宣称完全代表的社会里人们不会有自豪感;一个有着自由思想、但不能自由地表达思想,不能自由信仰,不能拥有舆论公器的社会里人们不会有自豪感。
在这样的社会环境里,一部份人对另一部份人的批评、反对被视作犯罪;由一部份人炮制的法律对另一部份人进行着约束和钳制;一切舆论机器的全部功能就是颂扬和谀媚;理论创新由政治寡头们一手把持并按他们的意愿随意歪曲;百弊丛生的社会被粉饰成太平盛世。在这样的社会环境里大肆宣传国家、民族自豪及种种优越性,人们的自豪感从何而来?面对世界进步人类不断迈开的步武,在人们的灵魂深处除了屈辱和悲情,还能剩下什么?
0 Comments
【 转帖 】 做个懂得养生的素食主义者
Posted:Oct 7, 2008 7:33 am
Last Updated:Oct 9, 2008 11:22 pm
5741 Views
或许你已经注意到了,过去,被认为是出家人专用的素食,经过时代的演变与推进,如今已经变成了一种全球性的时尚标签,一种全新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各大城市,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倾向素食,一股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肉的“素食潮”正在兴起。据了解素食者对于素食的兴趣,有的是出于对国外时尚潮流的呼应与追随;有的是因为素食是最健康的生活方式具备许多荤食难以企及的营养学优势;也有的是出于动物和环境保护的原因。
有人作过统计:当今中国大多数素食主义者多是社会中最时尚、最具文化修养、最有经济实力的白领女性一族。她们一般都懂得养生之道,她们吃素大多与信仰无关。她们吃素,关注的是素食之于美容、减肥、形体、健康的关系,她们希冀素食有助于让她们在工作中或社交场合保持有姣好的形体与完美的形象。
素食者一般包括4大类:
纯素食者:只食用植物,人数一般为西方国家最多,大部分均包括葱蒜等食物。
蛋素食者:食物除植物外,也包括蛋类但不包括奶类,此类素食者以东方国家如中国和日本为多,一般都戒吃葱蒜五辛类食物。
蛋奶素食者:食物除植物外,也包括蛋类和奶类,此类素食者跟蛋素食者相似,一般都戒吃葱蒜五辛类食物。
奶素食者:食物除植物外,也包括奶类此类素食者以南亚洲国家如印度为多一般都戒吃蛋和酒,但可接受葱蒜五辛类食物。
最近几年,在香港新加入了一类以身体健康的原因而戒吃多种食物的素食者:他们大多崇尚有机食品和天然营养产品,拒食含有防腐剂、基因改造、人造色素、味精等食品。
素食的好处
研究表明,素食可以净化血液,预防便秘及痔疮的产生、养颜美容,并且安定情绪。和肉食比起来,素食在养生方面实在益处多多。
1、素食是最自然的长寿之道。
2、素食是最有效和最根本的美容圣品。
3、素食可以减少癌症发病率,尤其是直肠癌、结肠癌的发生。
4、素食可以减少患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和肥胖等慢性疾病的发生。
5、素食有助于骨质增加密度,预防骨质疏松症。
6、素食是减肥良药。
7、素食可以让大脑更聪明。
8、素食使人性格温和。
9、素食使人精力充沛。
10、素食有利于身体健康。
11、素食者可以远离禽流感等动物性疾病的攻击。
在1997年11月举行的国际素食食谱会议上,康奈尔大学克林堡教授公布了一项名为“金字塔式的素食食谱”。这是一个营养均衡的素食食谱,可以帮助人减低染上许多疾病,如癌症、心脏病、肥胖症、骨质疏松和一些慢性退化病症的机会。
“金字塔式的素食食谱”强调每一餐都需要吃多种的基础食物,即金字塔的底层,包括:水果、蔬菜、谷类食物、燕麦、小麦、粗麦包、大麦、面条、面粉制食品及玉米。至于中间 的一层,也是每天都需要吃的,包括:果实、种子、蛋白、奶类制品、大豆乳酪、牛奶和植物油。顶部的尖端是一些“不是必须”的食物,可以间或吃小量的,例如:鸡蛋和甜品。
除了按照以上的食谱进食外,还要每天做适量的运动和喝大量的水。

作者: 佚名   编辑: 邢彦玲
0 Comments
【 转帖 】 如何用豆浆代替牛奶
Posted:Oct 7, 2008 7:16 am
Last Updated:Oct 8, 2008 12:01 pm
5961 Views
三聚氰胺奶粉事件之后,消费者大幅度减少牛奶消费。现在很多人都在问,用豆浆能不能替代牛奶,喝豆浆是不是比喝牛奶好。那么就来说说豆浆替代牛奶的方法吧。
豆浆与牛奶相比,有5大优势:
1 含植物性保健成分,包括大豆异黄酮、大豆皂甙、大豆多糖、大豆低聚糖、其他多酚类物质等。这些对于预防多种慢性疾病均有帮助。牛奶中没有这些成分。
2 含维生素E和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含量低,不含有胆固醇。
3 含有膳食纤维。豆浆中以可溶性纤维为主,豆渣中有大量不可溶纤维,牛奶中是没有膳食纤维的。
4 热量偏低,蛋白质和脂肪比例是二比一,而牛奶是一比一。
5 作为植物性食品,大豆的污染危险相对于动物性食品要小得多。毕竟豆子难以作假,自己打豆浆也避免了加工中的污染和掺假环节。
豆浆与牛奶相比,也有不及之处,一则钙含量低,二则不含有维生素AD,三是维生素B2和B6的含量明显低于牛奶。
牛奶有人喝了不舒服,豆浆也一样,部分人对低聚糖和抗营养因子敏感,容易产生腹胀和产气反应。但只要消化吸收功能正常,这种反应对健康并无明显危害,可先控制数量,逐渐增加,待肠道适应之后即可消除。
要想发挥豆浆之优势,弥补其不足,只需在每天一碗豆浆的同时注意三点:
1 记得每天在日光下活动至少半小时,获得足够的维生素D,可起到促进钙吸收和强健骨骼的作用。
2 每天吃一个鸡蛋,包括蛋黄,获得其中的维生素A、维生素D和维生素B2、B6。
3 吃半块豆腐,或一大勺芝麻酱加上半斤青菜,可保证钙的数量。
如此既可享受豆浆之美味和保健作用,又能基本达到喝牛奶的营养质量。自制豆浆还可添加各种保健材料,更能够适应每个人的特殊需求。不同的人,因体质的差异,适应的食品不同。那些膳食纤维摄入不足的人,容易便秘的人,容易生痘疹的人,高血脂的人,更年期后女性,可能更适合饮用豆浆。而那些体质瘦弱的人,消化不良容易腹胀腹泻的人,眼睛干涩缺乏维生素A的人,很可能豆浆不如酸奶有帮助。
从生态学角度来说,以素食为主的生活,更有利于维护生态平衡。在保证营养平衡的基础上,用豆浆、豆制品替代牛奶和肉类,不失为一种环境功德。
作者: 佚名   编辑: AEGIS
0 Comments
【 转帖 】中国家庭教育的十大败笔
Posted:Oct 5, 2008 11:42 pm
Last Updated:Oct 12, 2008 10:57 am
5333 Views
在亿万个中国家庭和中国家庭教育中成长的孩子里,孩子满青不是第一个离家出走的,更不是最后一个。面对此情此景,与其更多地揭露和批评孩子本人及其极端行为本身的道德问题,过多地渲染其父母所承受的悲伤和痛苦,不如冷静思考一下我们的教育,特别是家庭教育中存在的致命因素和败笔。
教育是每个人健康成长的关键和基石,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完整意义上的教育应该由家庭、学校和社会三部分共同组成。而在中国,教育的分割和缺陷尤其家庭教育的弱点和弊端是暴露无疑的。随着孩子的出生和成长,教育的矛盾性、片面性和扼杀性已经不容忽视地摆在我们面前。
面对矛盾,如果没有适当的解决方法,那么结果只有一种:就是矛盾一方的妥协。孩子选择离开就是一种无声的抗争,一种沉默的妥协,一种融合了理智和冲动的极端路线。笔者要说,满青是理智的,因为他没有选择更加极端的方式草草结束自己的生命,他开始摆脱自身的不利因素,主动走向社会的大舞台,接受社会的熏陶和教育。同时,满青又是冲动的,因为不合理的家庭教育使他忽视了必要的道德因素,从此抛却了家庭的亲情,淡化了父母的感受,无视了亲人的悲伤。
面对中国式家庭教育的种种弊端,很难笼统而简单的一言闭之,笔者姑且把家庭教育相对模糊地分为两个阶段:幼年教育和成人教育。细细数来,可概括为中国家庭教育的十大败笔:
第一、过分溺爱,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孩子是父母的爱情结晶,爱孩子是天性使然,但溺爱孩子却是人类独创的一种另类之爱。在世界各国的家庭教育中,中国父母对孩子的溺爱程度当仁不让地名列前茅。这种溺爱,是人性之中爱的光辉的一种畸形心理,在这种非常态的爱被放大以后,温柔变成一副枷锁,疼爱化做一个圈套。
人性被扭曲后的结果,甚至不如非洲一种到了年龄便把小狮子扔进茫茫草原之母狮释放出来的兽性。对此,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一段经典的话:“一切都给孩子,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   除了溺爱,严格的中国父母们对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忽视也相当可怕。在这方面,很多父母按照他们的思维方式,严重扼杀幼小孩子的心理、情感、意志和兴趣等非智力因素,从三四岁甚至更早,父母们便开始命令孩子们学汉字、念唐诗、背宋词、练算术,而不去顾及孩子爱玩的天性,一味地学死知识,一味地命令式教育,将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坚持性和创新能力等非智力因素抛之脑后。
可孩子毕竟是孩子,纵然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有无数个理由,又岂找出一个借口,去挑战和反对瞪着大眼、攥着拳头、携带着中国传统文化因子的家长的种种威严?
第二、心灵施暴,扼杀独立人格的树立
有一个关于教育的小故事很有意思,说的就是中国家庭教育和国外的区别:一个中国儿童拿着自己画的图画让父母鉴赏,他会说,你看,我画得象不象?同样,国外的孩子会向父母说,你看,我画得好不好?这一“象”一“好”,仅一字之差,却有天壤之别。相同的环境下,异样的提问方式,得到截然不同的回答是肯定的。道理自不必多解释什么,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和理念跃然纸上。
自古至今,中国人从来不缺乏智慧,但我们对于创新能力、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的缺乏,却是毫无疑问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如果我们的老师从小就遭受着一种心灵施暴的教育方式,而陈旧的理念并没有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更新,等到教育的重大责任再次落到他们身上时,我们所享受的待遇将是多么可怕呀!
可以负责任地说,我们的孩子,在第一任老师的培养下,完全没有树立起独立的人格。这不是父母的错误,而是中国家庭教育的悲哀。
第三、物质刺激,变相拜金主义的诱导
在中国家庭教育下长大的孩子,对于物质刺激这个词语一定并不陌生。据了解,这好象是中国父母们独有的杀手锏:考试成绩全部85分以上,给孩子买飞机玩具和酸奶;要是能在全班排名中进入前三,奖励100块钱。反此种种,方式不同,但刺激效果却惊人的相似。当人生观的追求转化成物质上的贪婪,我们又从何谈起独立的竞争意识和健全的人格呢?
道理有时都是相通的,果然又相继出台了所谓“见义勇为奖”等种种令人哭笑不得的制度,这不是一个人的悲哀,而是一群人的悲哀,甚至反映了在一个法制尚未健全的国度里,一个民族和一种文化的悲哀。在孩子的心灵里,这是一种变相的拜金主义诱导,也许正是从这一刻起,一道腐败的大幕已经悄悄拉开。
第四、动辄体罚,应试教育的最好帮凶
体罚对于中国的孩子来说,是最熟悉不过的,特别是在农村孩子和教育欠发达地区的一些学校里。中国家长们理由万千,什么“不打不成才”、什么“棍棒之下出孝子”等等,于是一个崭新的轮回继续着:被棍棒打出来的父母们依然棍棒着自己的孩子,被棍棒打出来的老师们依然棍棒着自己的学生。
谁都知道,应试教育的填鸭式教学是不对的。但对于等好成绩都等红了眼的父母们来说,他们管不了这些,他们最舒服的感觉和称心的方式就是全力支持学校教育,做好应试教育的帮凶。放学回家刚放下书包,父母第一句话就是,你们老师布置的作业完成了吗,就想去玩儿!你们老师不是让你写五十遍新字词吗,你写了几遍了?这是每个人都经历过的,也是每个人都服从过的。现在想来,是不是很搞笑?
第五、朝令夕改,缺乏教育目标的远景性和阶段性
这大概不能全怪中国家长,因为很多家长还在为生存奔波。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今天他们觉得当官好,就对孩子说好好学习,争取以后做大官;明天他们如果觉得写书赚钱,就会买来一堆文学作品,让孩子发奋读书。
当然,家长自身的素质也大不相同,相应出的做法也会不同程度地出现差别。即使如此,中国家庭教育对孩子未来教育模式和教育方向缺乏远景性和阶段性,或者有了针对性没了方向性等等顾此失彼、朝令夕改的行为方式,是不用怀疑的。
甚至,这个现象有两个极端。一是家长完全奴役孩子,即家长的话一言九鼎,让你上东你不敢去西。二是家长对孩子不管不问,完全“野生生长”,他们从来不对你说向东或向西,所以你可以随便打狗或撵鸡。但无论如何,对家庭教育的完全漠视或过分重视,带来的后果都是不尽如人意的。
第六、精神方面,孩子是家长最熟悉的陌生人
如果说以上五个方面更多是从孩子的幼年教育出发,那么以下五个方面则更多关注家长们对长大孩子的教育。早期的家庭教育父母在某种程度上是主人,但到成年期间的教育,父母主人翁的身份便被学校分担了很大一部分。
经常可以听到家长们说这样的话:终于轻松了,我儿子住校了;学校老师会教育好孩子的,咱该歇着啦;孩子一个月甚至半年才回家一次,我上哪儿去教育他呀?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这里没有达成完整的默契,分歧便诞生了。
随着分歧诞生的是,一方面孩子迅速成长,新环境和新朋友等人际关系不断确立和稳定,而另一方面是家长对孩子的陌生。经常不见面,见面后又只是不冷不淡地说几句客套话而已。最终,孩子成为家长们最熟悉的陌生人,熟悉的,是孩子的过去,陌生的,是孩子的精神和未来。
第七、事业方面,孩子沦为家长实现未泯理想的工具
“我们那时候条件差,都没机会念大学,所以你要好好学习,争取上大学深造!”大部分中国家长都是这么想的,至少在孩子小的时候是这样:好好学习,以高分考个好大学。这似乎是中国家长们对孩子们唯一的期待。
但考上大学以后呢?“你看我念了大学,有了学历,结果还是没当个象样的官,所以你念完大学,一定要当大官!”这是另外一部分高学历家长的说法。于是,从帮孩子选小学开始,甚至不惜跑路子拖关系,再进重点中学,然后孩子考上大学了,回家问父母,我应该填报什么志愿啊?
这就是中国的孩子,再过几天就要踏进大学校门了,还得回家问问父母要选择什么专业!此种后果,完全是中国式家庭教育的恶果:由孩子被动地听家长吩咐,逐渐深化,趋向同化,最后到向家长询问,终于沦为家长实现他们未泯理想的工具。
第八、道德方面,家长和学校教育一起超级空白
这个话题应该和我们提倡的“以德治国”结合起来,那样会更加精彩,也会更加显示出中国对于道德问题的无奈。试想,如果道德都被挂在嘴边上说事,我们所拥有和理解的道德是否已经沦陷?
这也是非智力因素的一个表现。中国家庭教育里,最被重视的是智力因素,至于其他的德、体、美、劳等方面的发展,甚至连学校教育都是一纸超级空文,那又怎么去要求家长呢?小时候发的红奖状里写得清楚:该生在本学期之内,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绩优秀,特此奖励,以兹鼓励。但实际是什么?不过只是因为我的试卷被打了95分,仅此而已。   
第九、生活方面,近乎泛滥的物质支持   
这与溺爱有关,但又不完全相同。如果说孩子从小的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会因家庭的不同而产生差异的话,那么当孩子长大成人,独自在外地念书时,近乎泛滥的物质支持就开始了。
据笔者的经验,孩子从小所接受的金钱等物质来源大概有以下几种:
一是成绩达标后的“奖金”;
二是帮父母买东西找回的零钱;
三是家长每天给的饭钱和坐车费用;
四是亲戚朋友给的奖励,特别是过年时的压岁钱;
五是节假期间打的小零工。
大体上的这些来源,却根本无法跟父母提供的物质支持相提并论。物质支持无可厚非,可一旦泛滥,被金钱左右头脑的人,行为往往是可怕的。
第十、性教育方面,孩子顺利成长的绊脚石
中国教育直到现在,也没有找到一条合适的性教育方案。要是归根溯源,挑出家庭教育的毛病来,似乎有失偏颇。好问是孩子的天性,从很小的时候,很多孩子就问妈妈,我是从哪儿来的?但很多母亲会不假思索地回答:你是我在大街上捡的!或者还会有很多种答案,但总结起来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变着法地回避性教育问题。
而学校教育就弥补这一点了吗?答案也是否定的。以笔者为例,初中开生理卫生课,讲到人体生殖器官那一章节时,我们的女生物老师神秘消失了。后来一个男老师来带课,草草说了几句便让大家自己看课本,后来有位胆大的男生起来提问女性生殖器长在哪里的问题时,还被老师严厉的处罚了。   在这样的前提和基础下,面对一些性知识几乎为零的孩子,以至于发生什么未婚妈妈、青少年性暴力犯罪等等现象时,除了深刻思考我们教育的失败之外,我们已经没有必要去讨论它们带来的危害了。
家庭教育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也是每个人永久的学校。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承担着对孩子的“摇篮教育”,同时父母也是孩子的终生老师,关系到孩子的“终生教育”。   我们可以好不夸张地说,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奠基工程。可惜的是,作为我们每个人成长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我们中国家长和中国家庭教育存在着以上十大败笔,这是我们多少年来一直容忍着的……
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把儿童教育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说要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塑像需要六位雕塑家:
一是家庭,
二是学校,
三是儿童所在的集体,
四是儿童本人,
五是书籍,
六是偶然出现因素。
单从排列顺序上来说,家庭无可争议的被列在首位。
因此我们也可以分辨出家庭教育对于一个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面对中国家庭教育的十大败笔,更多的中国家长是否应该反思呢?
2 Comments
【 转帖 】 美国教子十二法则
Posted:Oct 5, 2008 11:37 pm
Last Updated:Oct 8, 2008 12:00 pm
5307 Views
1. 归属法则:保证孩子在健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
  2. 希望法则:永远让孩子看到希望。
  3. 力量法则:永远不要与孩子斗强。
  4. 管理法则:在孩子未成年前,管束是父母的责任。
  5. 声言法则:要倾听他们的声音。
  6. 榜样法则: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榜样是巨大的。
  7. 求同存异法则:尊重孩子对世界的看法,并尽量理解他们。
  8. 惩罚法则;这一法则容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和报复心理,慎用。
  9. 后果法则:让孩子了解其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
  10. 结构法则:教孩子从小了解道德和法律的界限。
  11. 二十码法则:尊重孩子的独立倾向,与其至少保持二十码的距离。
  12. 四W法则:任何时候都要了解孩子跟谁在一起,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以及什么时间 。
1 comment
【 转帖 】 歪批考卷 ---笑话
Posted:Oct 3, 2008 9:08 am
Last Updated:Oct 6, 2008 11:13 pm
5457 Views
有个王老五,恢复高考之后,连考二年不中,第三年面对考卷,仍是一筹莫展,于是诌一歪诗而退场。改卷子的老师见了他的诗,竟然也歪批了一通。
  诗和批语是这样的:
  我是唐县王老五——不错
  受了十年寒窗苦——活该
  今年要是考不上——肯定
  回家咋见娃他母——跪下。

孩子归我

  有一对夫妻吵架。吵的非常激烈。
  老公:“这个日子没法过了。我要和你离婚。”
  老婆:“离就离,我还怕你啊!”
  老公:“这样房子都归你,那三个孩子是我的得归我。”
  老婆:“呸!呸!呸!你个不要脸的,你看那三个孩子哪个长的像你。”
早熟的儿子

  父亲发现10岁的儿子过早地成熟,便决定对他进行早期性教育。不过,跟孩子谈这种事情总是很难为情的,但出于对孩子的关心,父亲还是鼓起了勇气。
  “儿子,爸爸想跟你聊聊。”
  “什么事儿,爸爸。”
  “也没什么,是关于“性”的问题。”父亲满脸憋得通红,话语有些吞吞吐吐。
  儿子注视着爸爸异样的面孔,关切地问道:“没关系,您想知道哪方面的问题?”
1 comment
【 转帖 】 为潘金莲同志平反的请示报告
Posted:Oct 3, 2008 8:56 am
Last Updated:Apr 28, 2024 6:27 pm
4737 Views
潘金莲同志,女,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家庭,父母不详,自小家里过着有上顿没有下顿的日子,三代贫农成分,她从来没有享受过家庭的温暖,对穷人的贫困的根源有着深刻的认识,对地主阶级有着刻骨的仇恨,少年时就因为家庭困难,被卖到地主家里去做苦工,因为长得有点漂亮,所以被地主老财所看中,要娶她做小妾,潘金莲同志对此进行了坚决而长久的斗争,终于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一直没有让地主得程,地主把对她的所谓的爱(其实是对穷苦人们玩弄的手段)转为了恨,出于打击报复的目的(由此可见她是地主阶级的对头人),把潘金莲同志许给了武大郎为妻,其实就是为了让潘金莲回心转意,回到他的身边心甘情愿的做没有思想的心灵的犯人,过奢侈弥烂的生活,对此,潘金莲同志有着深刻的阶级认识,她宁愿跟一个有缺陷的人生活在一起(原谅我们不得不这样说武大郎,这也是事实嘛)也不愿意回到那个火炕,所以嫁给了武大郎。这跟封建包办的婚姻没有什么两样,都是应该遭到反对和唾弃的,而潘金莲同志,却是值得同情的受害者。
  武大郎,是一位靠自己的手艺吃饭的一般的小买卖者,胆小怕事,觉悟不高,但从不惹事生非,有一位战斗英雄的弟弟武松。是人人称道的好人。
  嫁给武大郎之后,潘金莲同志一直都是安份守已的,她帮助武大郎做烧饼卖烧饼,两人过着不很富裕但是也不错的日子,真到西门庆的出现。西门庆,解放前是当时残暴的统治者的忠实走狗,是资产阶级的门徒。他丈着自己有一点钱,长得还错不错,经常勾引立场不坚定的妇女同胞,还经常在网上欺骗不成年少女,有一个老婆和几个小密,并且一直包二奶,按照新的婚姻法是犯了重婚罪的。这是一个一直作风就不正派的人。在作风问题上有着累累的前科。    潘金莲与西门庆的相识按照现在的说法也可以叫做缘分(当然这种犯了错误的人是没有资格说缘分的,所以就叫孽缘),是潘金莲在干家务活的时候无意之中掉了东西,然后西门庆就拾金不昧的送了上去(虽然是没有什么价值的东西,但也算是做好事了),两人由此认识了,然后西门庆就打上了她的主意,叫王婆(一个经常搞封建迷信的贪钱的落后份子)经常在潘金莲同志面前说说好话,潘金莲同志虽然是贫苦出身,但是由于从小的学习不够,虽然有实际上的认识,但理论上没有经过太多的学习,看不清有钱阶级的丑恶本质,一时糊涂,就做了西门庆的情人,但她也是受害者啊,她也不知道西门庆是已经结了婚还有了其他情人的人,如果是的话,她一定会断然拒绝的,由此可见,潘金莲同志犯了重婚罪是受到欺骗和隐瞒的,这都是西门庆造成,不是她的错误。
  还有同志提到,潘金莲同志在犯错误前,还对战斗英雄武松有不好的行为,说得不好听是勾引,其实这只是大家对问题看得太严重了,一个女人,一个从小受到剥削迫害的女人,对解放她们的战斗英雄有着美好的崇拜与幻想,是可以理解的(当然把这种崇拜说出来,就是不对了嘛,英雄怎么犯这种错误呢),所以这不是太大的问题,对她做一些思想教育就好了。
  好,现在继续说潘金莲同志的问题,她其实也就犯了一个大多数女人都会犯的错误,在金钱与美色(男的也有这个吧)面前没有站稳脚跟,所以就后悔终生了,武大郎的死虽然跟她也有关系,但是她不是主要负责人,这点公安机关已经做出了判断,都是西门庆支使王婆干的,她一直不知情,她也是受害者之一,你说,万一西门庆哪天不高兴了,还不定会毒死她呢,她也是生活在生命没有保障之中的啊。。。
  说到这一点,我们还不得不说说后来武松这位战斗英雄对这位事情的处理方法,是不正确的(原谅我们对英雄不得不说不),潘金莲犯了错误,你可以跟公安机关报案嘛。你可以检举揭发她吗,怎么可以用私刑呢,难道她犯了错误,你也要跟着犯错误吗?如果全国人民都这样做,那法律不是形同虚设了吗,要相信党、相信政府,一定可以把事情处理好的,而不是自己去打击犯罪,这有着个人英雄主义的倾向了。。。。英雄有不对的时候我们也是要指出的,王子犯法,与民同罪嘛。。。。
  根据以上事实总结,潘金莲同志的一生是不幸的一生,她也是罪恶的封建社会的受害者之一,我们应该同情她,帮助她,而不是歧视她,她只是在形式上犯了一个重婚罪(可是那里新的婚姻法还没有出来啊),武大郎的死跟她没有任何直接关系,一切都是西门庆的鬼把戏,我们希望政府认真参考以上材料,还潘金莲同志一个清白。
0 Comments
【 转帖 】 到底是去上访还是去卖淫?
Posted:Oct 3, 2008 8:51 am
Last Updated:Oct 6, 2008 8:28 am
4710 Views
4月29日,成都市公安局专门发布了《成都市公安局关于禁止违法信访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通告》,并号召全市公安机关“按照通告精神,依法对以信访为名,实施扰乱社会秩序,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进行处理。”
  随后,成都电视台荒唐地以《成都警方2号预警节日防诈骗》为题刊登了《通告》。同时,有关部门还雇人在成都大街小巷四处张贴着《通告》。
  《通告》规定:严禁任何公民、单位或其他组织以信访为名,用书写标语、大字报,散发传单、文字材料,穿状衣,举状纸,下跪、聚集、静坐、哄闹,呼喊口号或自伤、自残、自杀的方式信访。
  看到这里我不禁为成都有关部门的思维大喝一声彩:你们太有才了。通篇都是这个禁止那个不许的,就是没有看到你们教人如何上访。你们干脆写上禁止上访不就行了?还费那么大的力气拐弯抹角地干什么啊。
  上访本来就是公民的一项权利,也是为了弥补司法不公而采取的手段,它让人民受了冤屈后有一个诉求的途径,在万恶的旧社会里,老百姓还可以上访呢,何况是在新社会?否则政府还设立什么信访办?你们成都公安局存心想憋死那些有委屈的人还是想让信访部门的干部下岗?如果是这样,你们的良心真的是大大地坏了。
  你们不让人家写标语、大字报、散发传单、文字材料貌似有道理,因为在万恶的文革时,标语大字报满天飞,那种记忆太恐怖了。但是如果上访的人能得到信访人员的妥善的安排,谁愿意花钱去制作标语和浪费笔墨信纸?
  至于穿状衣,举状纸以及下跪等要禁止就更不可思议了,有谁愿意放弃自己的尊严去穿状衣、举状纸和下跪?如果上访的渠道通畅,相信谁也不会干这种事情,状衣又不是时装,状纸又不是荣誉证书,人家要跪拜的人又不是死人,人家难道还不知道难为情?当年腐朽衰败的清政府还允许受了冤屈的小白菜滚钉板呢,你们难道连清政府都不如?
  说到禁止自伤、自残、自杀的信访方式就更可笑了,如果能好好活下去谁会采取这种极端的方式,中国不是有句老话叫做“好死不如赖活”吗?如果不是被逼到绝路,谁愿意那样干?难道活不下去了还不让人死吗?如果你们真的要禁止这种极端的方式,我认为首先要从司法公正方面入手,否则,这种事情永远不可能避免。
  也许我误会你们成都警方了,你们是好意的,你们是希望上访者要衣着光鲜亮丽,面带微笑,井然有序,唱着“鸡啊、鸭啊,送到哪里去”的歌儿去上访。可是你们想过没有,你们自己要是被重大的冤情压得喘不过气来,你们还有心思把自己打扮得油头粉脸地去上访吗?人家是去上访又不是去慰问演出。到目前为止,我还没见过开着小车,提着点心,带着形象设计师和秘书去上访的群众。
  还有一种情况,如果上访的是年轻貌美的女子,她深刻学习你们的通知精神后,面带微笑,柔声细语,衣着光鲜亮丽地去上访,万一遇上了像福建省漳州市安监局副局长那样的公仆怎么办?人家还以为你不是来上访而是来卖淫。
  记得有官员说过一句话:上访群众百分之九十都是有冤情的。你们成都公安部门这样做不是扑灭了上访人心里的最后一点希望吗?你们怎么说都是一个人才济济的部门,拜托你们不要再搞笑了好不好?

有网友说:选择卖淫,伤害小一点。
0 Comments

To link to this blog (glty208) use [blog glty208] in your mess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