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吉祥!绿色搬运.

(心)遥远的呼唤!佛法不需要再去创造.我们需要做的只是闻.思.修持!真正能得到幸福达至解脱!
祈望有缘的朋友光临.如果觉得部分的文章过长?敬请复制或打印后再浏览!或方便有兴致的时候来浏览查阅!如有好作品?敬请通知,待在下去拜读!(免责声明:本人只是微不足道的癞蛤蟆,穷酸,新进网虫.敬请勿对俺有过高的期望!)如果方便?敬请上去或留言,不然末学不知大驾曾光临陋室!如果回复过慢?敬请原谅!!!!!!)

语戒 转载
Posted:Jan 31, 2015 4:22 pm
Last Updated:Jan 31, 2015 4:23 pm
98616 Views

语戒 转载
1、戒多言说话不要太多,言多必失。
2、戒轻言不要轻率地讲话,轻言的人会召来责怪和羞辱。
3、戒狂言不要不知轻重,胡侃乱说;胡侃乱说,往往后悔。
4、戒杂言说话不可杂乱无章。杂乱无章,就会言不及义,伤害自己的美德。
5、戒戏言不要不顾分寸地开玩笑,否则会引起冲突,招来祸害。
6、戒直言不要不顾后果地直言不讳,否则也会引起麻烦。
7、戒尽言说话要含蓄,不要不留有余地。
8、戒漏言不要泄露机密。事以密成,语以漏败。
9、戒恶言不说无礼中伤的话,不要恶语伤人(刀疮易没,恶语难消)。
10、戒巧言不要花言巧语。花言巧语的人,必然虚伪。
11、戒矜言不要骄傲自满,自以为是。自矜自夸,是涵养不够的表现。
12、戒谗言不要背后说别人的坏话。背后说人坏话,会弄得天下都不太平。
13、戒讦言不要攻人短处,揭人疮疤。揭人疮疤的人,招人痛恨,害人害己。
14、戒轻诺之言不要轻易向人许愿。轻易许愿,会丧失信用。
15、戒强聒之言不要唠唠叨叨,别人不愿听也说个不停,使人厌烦。
16、戒讥评之言不要说讥讽别人的话。喜欢讥讽议论别人的人,对自己的要求往往马虎。
17、戒出位之言不要说不符合自己身份、地位的话。
18、戒狎下之言不要对下属讲过份亲密的话,以免下属迎合你而落入圈套。
19、戒谄谀之言不要说吹捧奉承别人的话。吹捧奉承别人,是人品卑微的表现。
20、戒卑屈之言不要低三下四,说奴言婢膝的话,因为德厚者无卑词。
21、戒取怨之言不要说招人怨恨的话,播下使人怨恨的种子。
1 comment
延寿秘诀:福尽而死是真理 故当惜福少享福
Posted:Feb 22, 2014 8:23 am
Last Updated:Jan 31, 2015 4:25 pm
104687 Views

转自 德格宁玛 嘉绒寺
人死有三种情况,一是功德耗尽而寿量未完,二是功德未尽但寿量已完,最后一种是功德与寿量皆耗尽而终。所以,延寿的最稳当方法是长期在增长福德及寿量这两方面同时好好修持,同时要善用身命,在有生之年勤作善业,多修佛法。--主题摘要

日常法师曾说起个公案:有一个修行人,因为他修行有了成就了,所以他得到了感应,那个时候这个感应当中,不晓得护法还是谁告诉他说,还是他这个老师,「不幸啊!你虽然很用功的修行,但是对不起,你的寿命快尽了。」这样。你还有多少?还有一斗余粮,告诉他还有一斗余粮。要我们现的一斗,一斗多少?米,就是十几斤米了,只有如此了。他听见了起大恐怖,所以他每天吃饭的时候,吃些什么?就拿那个手掌,就摆在那个容器上面这么一按,沾几粒米拿出来摆在水里面泡一泡,烧好了以后喝进去,就这么这样,拼命的努力。结果修了一年多,他大彻大悟了,米还没吃完,命还没尽,你们仔细的去看,经论上说太多地方都是这个。福可以换成寿;反过来寿可以折成福。

佛法说人的寿命长短取决于两大因素,第一是福德,第二是寿量。在二者其一开始衰落耗尽时,我们可以透过相应的修持令其增长,从而延长生命,争取更多的修持机会及时间。死亡有三种情况,一是功德耗尽而寿量未完,二是功德未尽但寿量已完,最后一种是功德与寿量皆耗尽而终。所以,延寿的最稳当方法是长期在增长福德及寿量这两方面同时好好修持,同时要善用身命,在有生之年勤作善业,多修佛法。

我们现在社会注重讲营养,其实营养不是寿命增上的关键,因果才是关键。平常为什么要对修行人说,我们不要浪费。针对“福尽而死”这条死缘,有必要展开破斥现代的邪见,树立起惜福的观念。

  有一个故事,流传很广。有一位美国老太太一生中都以贷款提前消费,临死前刚好把贷款还清。而一位中国老太太,天天省吃俭用,存钱准备以后享用,存到足够钱的时候,她就得病去世了。这两位老太太在天堂见面后,彼此交换心得。中国老太太说:“还是你聪明,哪象我,只是苦了自己。”

  许多不明因果的人都认为这个故事很有道理,觉得应当提前消费才对得起自己。其实这是一个具有欺诳性的故事,体现的完全是断见思想,误导了许多人。

  以因果衡量,这个故事应该这样改版:有位美国老太太贷款消费,在挥霍的同时,却很少积累福报,于是她在法界银行的赤字越来越大,由于福报提前透支,她无法偿还债务,在贫病交加、饥寒交迫中死去。

  中国老太太生活节俭,平常节省的钱都用来积福,结果福报越来越深,由于善业深厚,最后走的时候天乐鸣空,升到天堂。

  以后两位老太太见面了,一个是衣食自在、光明赫奕的天子,而一个沦为腹部大如泰山、咽喉细如针孔的饿鬼。美国老太太说:“当初,我只知道尽快享乐,没想到还有三世因果,事实上,因果上的利息大大超过美国银行的利息,贪求现世的享乐,真正害了我。现在我要在恶趣中遭受亿万年的痛苦,即使最终脱离,也还要做牛马来偿还,还是你这条路走得对。”

  因此,不能随顺凡夫人的邪说,这些邪说不符合正量,在任何取舍上,唯一应遵循因果规律。

  有人说:我自己赚的钱我自己花,不把钱花光享受,不是白赚钱了吗?

  我们可以通过比喻来思考,比如一个农民对着粮仓想:这是我自己种的粮食,当然应享受,不把它吃完不是白辛苦一年吗?这显然是愚人自绝后路的做法,不为明年留下种子,最后只会饿死而已。可见,不顾及后果的过分享受,将会耗尽福报,给自己的未来和后世带来无量的痛苦。

  我们再来看这样一则公案:

  明朝正德三年出现了大旱灾,楝塘地方因为有水库而得以避免。第二年又出现大水灾,也以堤坝高而没有遭灾。邻近的几个乡连续好几年没有收成,唯独楝塘地方接连丰收,而且他们乘形势得到了官府的两次免粮。于是这些村里人廉价买进了各乡的产业,生活变得非常富有。从此之后,该地朴素的风气荡然无存,奢糜成风。

  当时,乡民陈良谟对他的叔兄说:“我们村子会有奇祸发生!”叔兄问他是什么原因,他答:无福消受罢了。不久果然全村发生了大瘟疫,存活下来的寥寥无几。

  先儒焦澹园说:“人生衣食财禄,皆有定数,当留有余不尽之意。故节约不贪,则可延寿;奢侈过求,受尽则终;未见暴殄之人得皓首也。”人的福报有限,能节约不贪着,就可以延寿,如果过分奢侈,福报享尽了必定福尽而死。

  有人想:现在时代不同了,物质条件日新月异,过时的东西都可以丢掉。半碗饭、一张纸不值几个钱,不要搞得太约束。

  这也是以拨无因果的断见所滋生的邪见。从因果上思惟,就会知道其实浪费半碗饭、一张纸,也有很大的罪过。比如半碗饭来之不易,从播种、施肥、灌溉、收割、去壳、运输到最后煮成米饭,其间有多少劳动者的心血,要耗费多少自然资源,才能端到口边,供你享用。这半碗饭不是无因无缘产生的,随意浪费不会折福吗?实际上,因果丝毫不会空耗,浪费财富是损减自己的福报。因此,想起物品来之不易、业果不虚,我们不能不珍惜福报。古人说:“一茶一饭当思来处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有一首唐诗说:“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们能在这个世界上生存,需要劳累那么多的父母有情,想到这一点,为什么还不珍惜福报,反而以浪费为光荣吗?

  弘一大师在他的一篇演讲中说:
  我五岁时,父亲就不在世了!七岁我练习写字,拿整张的纸瞎写,一点不知爱惜。我母亲看到,就严肃地说:孩子!你要知道呀!你父亲在世时,莫说这样大的整张的纸不肯糟蹋,就连寸把长的纸条,也不肯随便丢掉!母亲这话,也是惜福的意思!

  我因为这样的家庭教育,深深地印在脑海里,后来年纪大了,也没有一时不爱惜衣食。就是出家以后,一直到现在,也还保守着这样的习惯。诸位请看我脚上穿的一双黄鞋子,还是一九二○年在杭州时,一位打念佛七的出家人送给我的。又诸位有空,可以到我房间里来看看,我的棉被面子,还是出家以前所用的;又有一把洋伞,也是一九一一年买的。这些东西,即使有破烂的地方,请人用针线缝缝,仍旧同新的一样了。简直可尽我形寿受用着!不过,我所穿的小衫裤和罗汉草鞋一类的东西,却须五六年一换,除此以外,一切衣物,大都是在家时或是初出家时制的。

  在古德中这样的事例也随处可见。古时候,雪峰禅师和钦山禅师一起在溪水边洗脚,钦山见到水中漂有菜叶,很欢喜地说:“这山中一定有道人,我们可以沿着溪流去寻访。”

  雪峰回答他:“你眼光太差,以后如何辨别人?他如此不惜福,为什么要居山!”

  入山后果然没有名僧。
  有人说:人生在世,应当好好享受,必须拥有豪宅名车、高档电器等,如果没有这些物质享受,人生还有什么意义呢?

  首先应当辨别哪些是生活的所需,哪些与生活毫无关系。身为欲界人类,虽然不能缺少衣食、卧具,但是普通的饮食、衣服,就足以保证生存,身高不到二米,也用不了多大的空间。除此之外的物品,都只是虚假的摆设而已。动物也知道寻求饮食、洞穴和配偶,如果生命的意义只有这一点,那就和动物没有差别。如果把一切精力都用于追求生活享受,这样造作非福业,则连动物也不如。人生的意义在于能成办自利利他的大义,不能少欲知足,就无法集中精力投入于修行,这样就不能成办大义,只是浪费生命而已。

  不但自己惜福,还要教育子女、学生惜福,为他们而惜福。

  袁了凡居士的妻子是一位善女人。有一年冬天,她给儿子做棉衣,家里本来有丝棉,她把丝棉卖掉换成棉絮。了凡先生问她:“家里有丝棉,为什么要换成棉絮?”她说:“丝棉太贵,卖了可以把钱送给别人,反正用棉絮也一样可以保暖。”了凡先生听了很高兴,因为这样做就不愁孩子将来没有福!

  再来看反面例子:

  古时候,有户富人在孩子满月时,请客大摆酒席,杀了许多生命。之前,有位算命先生给孩子算命,说他一生的命运如何如何好。可是孩子活到两岁半就死了,富人埋怨算命先生,本来以为他算命很准,为什么这次没有算对。后来遇到一位有道高僧,高僧说他“折福太深,福尽而死”。

  再看现代的青少年从小就知道享乐,乱花父母的血汗钱,衣服、鞋子、用具都要用名牌,每个月几百几千块的零花钱象流水一样用。家长也认为:现在时代不同了,宁可自己苦一点,也不能让孩子没面子。他不知道孩子从小养成骄奢的习惯后,由骄奢必然多欲,多欲则无德。长大之后,不是成为贪官,就是成为匪类、花花公子、寄生虫,百无一用。从结果来看,这不是爱护子女,而是毁掉子女。因此,从小要教孩子惜福培福。

  我们都是大乘修行者,应当念念关怀众生的苦难。想到自己享福的同时,世界上还有千千万万的人连饭都吃不上,为什么不能省下自己的福报施给诸母有情呢?以下是惜福舍福的事例:

  宋朝的范仲淹读书时,心中念念想着救济他人。后来他作了宰相,把自己的俸禄全部拿出来购置义田,赡养一个家族几百户的贫寒之家。他的几个儿子请求他买一所园宅,他说:“京城里的大官园林很多,主人也不能经常去游园,谁会不准我去游他们的园林?何必要自己有花园才能享乐呢?”

  范仲淹晚年把自己的住宅改为天平寺,用来兴崇三宝。他的几位公子共用一件好的衣服,外出时轮流穿着。范仲淹出将入相数十年,所得俸禄全部用来布施周济别人,所以死的时候连丧葬费都不够,而他的四个儿子都做到公卿的官位,个个能继承父志,舍财救济他人,因此范家的曾孙辈也极为发达。

  某年旧历十一月,天气正冷的时候,苏州城有位大绅士带着工匠到印光大师的关房装置洋火炉,印光大师坚决不肯接受,大师说:“人生不可享受过分,要是自己没有德,空去享用,那就是折福。”这位大绅士非常诚恳,再三请求,必须供养,弟子也从旁边劝请,印光大师说“安在外间的客厅里吧!那里时常来人,让大家一齐暖和,外间的空气暖了,这间的空气也会变暖。”

  我们应当随学过去的祖师大德,不仅惜福,而且把自己的福报舍给众生。自己的生活可以过得清苦一点,省下来的钱让别人享用,有这样的善心将来才能利益无量众生。心中应常常记挂天下苦难的众生,常以福报回向。寂天菩萨在《入行论》中说:“为利有情故,不吝尽施舍,身及诸受用,三世一切善。”又说:“如空及四大,愿我恒成为,无量众有情,资生大根本。”愿我们如地水火风空五大种一样,恒时成为维持无量有情生存的大根本。 

学诚法师曾总结了学佛修行去寺院等有三个方面需要注意,做不好的话,最容易漏掉福报:

一、不爱惜常住物。

寺院的东西都是常住物,如果供养,功德很大;如果损坏,那过失也很大,会损失很多福报。以前有一位大德教诫我:在寺院里停留,无论如何不要亏待常住。比如吃一顿饭,可以留下十块钱或五块钱;如果没钱,就扫扫地、干点活。他这样告诉我,是为了我不损失福报。因为我们有时候很无知,寺院免费提供吃、住,这虽然谈不上犯偷盗,但是如果没有一个供养的意识,对大多数人来说可能会损福。如果多做供养,增长一些福报,何乐而不为呢?沾常住的一点小便宜,最后倒了大霉,得不偿失。当然,我的意思不是说让大家吃完饭就交钱,刚才说了,供养有三方面,比如做义工、承事三宝,就可以受用。我说这些的主要意思是大家应该有这样一种意识和知见,就是我们来三宝地应该培福,而不是损福。

二、观过。

大家都是欢欢喜喜来培福报,但难免会遇到一些境界,很容易观过。观过也没什么,问题是一观过就容易动嗔心。嗔心很可怕,“一嗔能摧毁,千劫所积善”,我们花了几万年所修的供养福报,一发脾气就烧光了。“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嗔心主要来源于观过。比如一只桶,底下有个大洞,就存不住水。嗔心就像这个大洞,把福德都漏掉了。所以我们要善护自己的心,欢欢喜喜累积福德。

三、回向。

回向是什么意思呢?我们所积累的福报拿来做什么用?内心深处最真实的希愿处是什么地方?有的人希求今生找到好工作,有的人希求来世得人天福报,有的人希求出离,这都可以。但是要做,要有作意,不是做完了什么都不管了。什么都不管就会随业流传,到处感果。有的人积累了福报找到好工作,马上就跑走了。这不是我们学佛法的目的。我们学佛法最好的希愿是回向到成佛,回向到利益一切众生。其实有了高远的回向,底下这些小的希愿也都包括了。而且,回向到大的方面,比如回向到建立教法、成佛、利益一切众生,回向到空性、法界,有个好处,就连嗔心都烧不着。所以我们每做完一次功德都要很殷重地回向。现在有些人可能不了解怎么回向,那你就想你和释迦牟尼佛的回向一样,或者和师父的回向一样,我们透由善知识、佛菩萨的力量把这点功德累积起来。这在经典里面都有教导的,比如说普贤菩萨发愿,大家希望自己也像普贤菩萨一样发愿。

部分资料摘录自益西堪布之菩提道次第广论
1 comment
【慈悲是长寿的秘方】
Posted:Aug 5, 2013 11:46 am
Last Updated:Sep 8, 2014 3:18 pm
103300 Views

【慈悲是长寿的秘方】
1、人有了慈悲之心,就会变得宽容。人一宽容,气就不会郁滞;气不郁滞,血就通畅,所以,心宽一寸,病退一丈。宽恕是一味良药,你在宽恕别人的同时,也就敝开了自己的心灵,此时,愤怒、怨恨和恐惧就会悄悄溜走,你的内心没有了郁滞,气血也就通畅了。
2、人有了慈悲之心,就会变得善良。人一善良,心就宁静。宁静之心能让我们的身体远离喜、怒、忧、思、悲、恐、惊。善心犹如春雨,默默地滋润身体,它能让气变得柔顺,让血变得通畅。
3、人有了慈悲之心,内心就会充满爱。爱就像春风,能吹散七情的乌云。
4、人有了慈悲之心,也就懂得了感恩。人生如寄,我们的生命是借来的,迟早要还回去。感恩是人的本性。我们感谢天,感谢地,感谢父母,感谢食物,是他们给了我们生命,并使生命得以维持。
5、人一旦懂得感恩,心就会平和下来,因为感恩者知道人只不过是自然的一部分,我们应该谦卑地面对自然。然而,不懂得感恩的人始终认为自然是人的一部分,所以,他们总是贪婪无度,内心狂妄,心浮气躁。这样的人怎能拥有长期的建康?
总之,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养生也是如此。我们既要注意外在的风、湿、寒、暑、燥、热,更要警惕内在的喜、怒、
0 Comments
学佛人的人际交往21法
Posted:Aug 22, 2012 9:25 am
Last Updated:Feb 22, 2014 8:30 am
108071 Views

学佛人的人际交往21法
转贴
我们接触到的人可以分为:富贵者、贫苦者、初交者、久交者、年长者、年少者、正直者、势利者、仁厚者、刻薄者、豪气者、自私者、聪明者、愚笨者、诚实者、奸诈者、强横者、谄媚者、妒忌者、清洁者、患难者······

1、对富贵者:
我们学佛人与有钱人、上司、高官、有名望者交往,首先要具有不卑不亢的态度。不卑表示学佛人淡泊心和人格,不亢表示我无越礼之举,这样人家才会敬爱您。如过卑人家会以为我将有求于他或讨好于他,但这以过恭过敬之举易被富贵人生疑。过亢则易使人不高兴,因此而多是非。

2、对贫苦者:
学佛人对富贵贫贱者要采取同样的不卑不亢态度。在言谈举止中以诚恳之心对之。千万不要学世人的对富贵者恭敬礼貌,对贫贱者傲慢无礼,这样非但失去佛法平等大悲之旨,更宜招来世人对学佛人的非议。(如果是自己的下属者亦是如此)

3、对初交者:

世人都有先入为主的习气,因此第一印象在初交时很重要,必以诚恳的态度对人,“深处思利他,尊他为最上”,并以长久交往往之心以待。

4、对久交者:
要推心置腹、竭诚往来。因交往久了,知道对方的优缺点了,一定要严己宽人、多看人家的优点,任何人身上都有我们的可学之处。宜粗不易细、贵和不贵同。(如这人是下属者就要善用人之长,避其人所短)

5、对年长者:
虽然年长之人的学识不一定高于我们,但他们的生活阅历必多于我们。因此我们要恭敬他们,多静听其言,并要使自己要用老诚的态度、稳重的仪表来交流,千万不要现浮躁之气、起争辨之心。

6、对年少者:
先观其心态行止,辩其贤与不贤,并择贤者交之成为益友,多听益友之言而请益之,这样对方必愿与我相交。对不贤之人,应多尽朋友之义而忠告与规劝、不可轻晦讥讽,虽存疏远之心,但对待的态度要与平时无别。如果对方有向善之举,要多加赞扬。

7、对正直者:
正直的人以诚信道义待人,与他们相交时不能有一丝虚伪之情,这类人多是世人说的菩萨心肠。与他们交往不管交情深浅,守正不阿、见善而行就是了。

8、对势利者:
所谓的势利之人,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势利小人。与他们交往千万要注意,因学佛人最看不上的就是这样的人,必须要具备观德莫观失,随顺莫违逆的灵活手段与之相处,不要太执己见之心,要将他们当成菩萨化现小人相来考验我们,多敷衍就是了,否则触怒了他们,我们的逆缘就来到了。在随俗中,不要增己之羞就是了。与他们的交往中看看我们自身是否也多少带有势利之心。

9、对仁厚者:
仁厚之人易受人欺。他们以仁厚待我,我必以仁厚待他,绝不可起刻薄之念。与他们交往可增长我们的慈善之心,他们扬人之善、隐人之恶,我们要称善相和,时间久了我们也会成为仁厚之人。

10、对刻薄者:
刻薄之人终不能成大事,与他们交往不管其如何刻薄,我们只能以宽厚之心待之。如对方认为我迂腐可欺,在宽厚之外要略加警醒他。他们虽然刻薄,但有时可直接看到我们的不足,虽然有言过之象,但我们可以自省。

11、对豪气者:
豪气之人慷慨解囊、千金不吝。我们与之论交要胸襟磊落,见贫困患难之人多思济解之法,这样豪气者才乐于我结交。在交往中不谈势利得失之事,不斤斤计较细微之事,以他们为榜样,遇事则轻财仗义,见义则勇往直前,交往久了必会增长我们的布施之行。

12、对自私者:
自私自利之人,凡事从自己的得失着眼,以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为信条。与之相交可以施与小利,用自己的言行来感化对方,因人皆有向善之心。要想到只要是人都有利己之心,只是轻重不同罢了,所以我们要多自省。

13、对聪明者:
聪明人与聪明人相交,互相学习;愚笨人与聪明人相交,取长补短。但要注意这个聪明是世之聪慧,心思才智高于一般之人,也多善于交际,但常常我慢极重,夸口者亦多,我们确要实事求是之心,多学其长处来启发我们的闻思。

14、对愚笨者:
与他们相交切不可存轻侮之心。因有些人是大智若愚,但更多者或是性灵未辟、或是学习的少、或是天资鲁钝、或是局处僻壤。相交时要和颜悦色、教之善方、晓之浅理,但不可过于督责。他们都是认真做事,老实做人的人,这一点我们要学之。

15、对诚实者:
诚实之人是言必行,行必果的,做任何事都以诚实为本,从不杂含着虚伪成份。我们与之相交必先去除我们自身的浮夸之习,也不可以虚诈试探对方,更不可失信于人。学佛之人就是宜以诚实之心对任何事物。

16、对奸诈者:
奸诈之人多是貌似忠厚,内实阴险之人。如果观察他们不慎,常会受其坑害。与他们相交,要谦和自行、谨慎小心、似亲实疏、似敬实远,这样他们就无隙可乘了。就是我们一时疏于提防,被其所累,也不要生报负之心,当成是我们上了一课。

17、对强横者:
对这样的人,我们多不想与之相交,可对方非要强与我论交。论交之后,辱必常加身,我们等之温和、知而不校、受而不报,如再三如是,远而避之就是了。权当我们在修忍辱行,如果反其道而行之,徒伤感情、于事无补。

18、对谄媚者:
此类人多是不知廉耻之辈,不知自尊自爱。他们谄媚我时,不是慕我钱财就是畏我之势。因此要时时提防。想我现有财势他谄媚,如我失财势之时必害我。对付之法就是我们淡然处之,常存畏惧之心(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亦是处世与修行方法之一。

19、对妒忌者:
妒忌之心人常有之,只是轻重不同罢了。如二人共事,我之才、我之势如高过对方,对正直人来说,我是我,你是你,绝然无关。而对妒忌之人就不一样了,他必思伤毁之法。我们在与之共事时,绝不能持才自傲,更不可贡高我慢。“随处伴谁时,视己较人卑”只有这样才能平安无事。

20、对清洁者:
爱清洁之人,最反感不洁之人。与之相交必要先正容貌、整齐衣帽。这样人家才会与您论交,清洁也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

21、对患难者:
锦上添花、人多愿做。雪中送炭、多不愿行。人常言:患难之中见真情,在患难中最易得良友。对患难之人我们要问寒问暖、急其所急,财困施援、病则看护。我之行人必后思报之,学佛之人不思回报,但这也是我们的本份之事。

学佛人在与人相交时,不一定就非要言自己是学佛之人,在身口意三行中,时时以五戒十善六度为用。在人际交往中,以自身的正行来影响身边的人,创造一个良好的小环境,这样就更利于您的修行。愿我们随缘、惜缘。
0 Comments
愚者与智者的48个差距 (转载)
Posted:Jun 25, 2012 8:42 am
Last Updated:Jan 27, 2013 6:59 am
115939 Views

愚者与智者的48个差距 (转载)


第一章 学会尊重他人
·
1.智者满脸微笑,愚者冷若冰霜 ·2.智者记住别人的名字,愚者希望名字被记住 ·3.智者了解别人的心思,愚者表示自己的需要 ·4.智者善于倾听,愚者没有耐心 第二章 不做无意义的争辩

第一章 学会尊重他人
·1.智者满脸微笑,愚者冷若冰霜
·2.智者记住别人的名字,愚者希望名字被记住
·3.智者了解别人的心思,愚者表示自己的需要
·4.智者善于倾听,愚者没有耐心

第二章 不做无意义的争辩
·5.智者先赞同,愚者先否定
·6.智者让别人逐步说“是”,愚者会引起 更多争论
·7.智者聪慧幽默,愚者呆板无趣
·8.智者知过就改,愚者固执己见

第三章 说话不说破
·9.智者委婉建议,愚者直白否定
·10.智者不把话说破,愚者单刀直入
·11.智者三缄其口,愚者口不择言
·12.智者委婉拒绝,愚者冷漠反对

第四章 学会随机应变
·13.智者说话看对象,愚者盲目乱开口
·14.智者善于察言观色,愚者不会“投其所好”
·15.智者看场合,愚者“一根筋”
·16.智者谈对方感兴趣的事,愚者说自己 感兴趣的事

第五章 做个让人喜欢的人
·17.智者低调谦虚,愚者骄傲张狂
·18.智者宽容大度,愚者锱铢必较
·19.智者诚实可信,愚者虚伪可憎
·20.智者照顾他人的自重感,愚者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第六章 关心他人,快乐自己
·21.智者细微处关心他人,愚者处处为自己打算
·22.智者善意赞美,愚者乐于批评
·23.智者给人以激励,愚者以冷水泼人
·24.智者善于替人解围,愚者遇事避而远之

第七章 高效率做事
·25.智者目标明确,愚者糊涂度日
·26.智者善于制订计划,愚者眉毛胡子一把抓
·27.智者与人有效合作,愚者喜欢单打独斗
·28.智者挖掘自身潜能,愚者只会埋头苦干

第八章 行动成就梦想
·29.智者付诸行动,愚者耽于幻想
·30.智者雷厉风行,愚者拖沓懒惰
·31.智者标新立异,愚者盲目从众
·32.智者未雨绸缪,愚者亡羊补牢

第九章 不钻生活牛角尖
·33.智者淡然看待得失,愚者为名为利所累
·34.智者懂得放弃,愚者牢记忧伤
·35.智者改善自己的弱点,愚者埋怨自己的短处
·36.智者知道变通,愚者死钻牛角

第十章 信心是照亮成功的阳光
·37.智者不为打翻的牛奶哭泣,愚者常常 拿过失处罚自己
·38.智者克服自卑,愚者被自卑俘虏
·39.智者对生活充满热忱,愚者缺乏激情
·40.智者为最坏的结果做准备,愚者凡事 总往最坏处设想

第十一章 别和工作过不去
·41.智者创造机遇,愚者等待好运
·42.智者靠智慧工作,愚者靠体力工作
·43.智者热爱自己的工作,愚者在工作中 变得麻木
·44.智者懂得休息,愚者堪称工作狂

第十二章 享受生活,享受快乐
·45.智者给心灵放假,愚者让心弦紧绷
·46.智者驾驭金钱,愚者被金钱束缚
·47.智者过好每一天,愚者浪费好时光
·48.智者感受快乐点滴,愚者总是不快乐
0 Comments
不要以佛法助长烦恼和贪心
Posted:Dec 4, 2011 2:33 am
Last Updated:Jun 25, 2012 8:11 am
118124 Views

不要以佛法助长烦恼和贪心(转载)
达真堪布

很多人学佛好几年了,但还是不精进。这样学佛能解脱吗?都说要学佛修行,但是却没学没修。你们为什么要学佛?现在大部分学佛人都是糊里糊涂的,听别人说学佛好,就跟着学。都是跟着别人跑,没有自己的主见。

佛讲学佛人有三种根基和意乐。你学佛的目的是什么?根基在哪里?也不仔细思维观察,特别盲目,不知道为什么要信佛、学佛。你是为了世间的福报,为了解脱,还是为了成佛?一定要根据自己的根基和意乐学佛修行,不能盲修瞎炼!如果盲修瞎炼,对你不可能有任何利益。不如法的学佛修行,正法也会变成恶趣的因。这样学佛,不但不能给自己带来快乐和幸福,还会给自己带来很多的不利。

你们学的是什么?有没有学佛的慈悲,学佛的智慧?佛法以慈悲为本,方便为门,它只会给你带来轻松自在,快乐幸福。你们学佛得到的是什么啊?越来越不自在了,越来越不快乐了,修行也变成另外一种压力了。生活的压力已经很大了,再加上学佛的压力,太可怜了。还说自己学佛了,学净土宗了,学密宗了,学禅宗了。

什么叫密宗,什么叫净土宗?什么叫禅宗?它们的不同之处在哪里?什么也不明白。你为什么要修净土宗?为什么要修密宗?为什么要修禅宗?这些法各有各的传承,各有各的修持方法,各有各的诀窍,你知道吗?还去分别、执着这些。

你们现在学佛,连自己都说不清楚是正是邪,是善是恶,还学什么呢?“我学佛这么多年了,修行这么多年了,怎么身体还不好呢?家庭还不好呢?事业还不顺利呢?孩子的成绩还不好呢?”认为自己学佛、念佛了,身体会很健康,家庭会很和睦,事业会很顺利,孩子也会有出息,还会发财,会得到更多世间的利益。这都是有目的的,都是贪、贪、贪!所以就得不到解脱。

佛为什么要我们先修出离心呢?因为你不贪的时候才是解脱,你不贪的时候才能健康,你不贪的时候才能家庭和睦,工作顺利,一切如愿以偿。贪心本身就是一种障碍,障碍你的心灵,障碍你的一切,所以家庭就不和睦了,事业就不顺利了,身体就不健康了,就是因为你愚痴颠倒,没有别的原因。

我们现在哪有健康的身体?你觉得现在身体挺好,那只是没有发现而已。谁身上没有病?谁身上没有毒啊?除非你修成金刚不坏身的时候,才没有。什么叫金刚不坏身?就是身上这些病魔都消掉了,清静了。身、语、意三门清净了,你的身体就是“金刚不坏身”了。我们现在学佛都是有目的的,也是一种贪,“我要、我要”,这本身就是一种障碍!

我们只会说“要”,不会说“不要”,你能说一句“我不要”,也有无量的功德。佛曾经在舍卫城化缘的时候,有一个乞丐向佛讨饭,佛没有直接给他,而是先让他说一句“我不要”,再把食物给他。过后阿难问佛祖,为什么这样呢?佛祖说,他在好多生生世世当中,只说过“我要”,从来没说过“我不要”,所以今天让他说一句“我不要”,让他种下一个善根。你不要不求的时候才有。我们有一句法语:“放下才能得到,随缘才能顺利。”凡夫是颠倒的,都放不下。为什么放不下呢?就是已得到的怕失去,未得到的怕得不到。你真正放下了,已得到的才不会失去,未得到的才会得到。这是一种解脱的方法。
有欲望就有失望,有盼望就有绝望,随缘了才能顺利。你现在为什么不随缘,老是攀缘呢?就是怕不顺利。越怕不顺利,就越攀缘;越攀缘,就越不顺利。佛为什么说众生愚痴颠倒呢?就是这个原因。

佛法是对治烦恼,对治习气的,佛法是让你快乐,让你轻松的。你们现在学佛、修行,是不死不活的。说没学也学了,表面上很精进,每天上早、晚课,念佛,闻思修行;说学了也没学,烦恼、习气、痛苦一点都没有改变,而且比以前更严重了。这种人根本说不清是学佛的人,还是不学佛的人。认为自己是学佛的,信佛的,打着佛的旗号,却到处丢佛的脸,把佛的脸都丢光了,在学佛的行列里不三不四的。你们这种修行,很难成就啊!
你们认为自己有多大的根基啊?看看我们的传承祖师之一,大圆满在人间的开创祖师——极喜金刚。他是印度邬金国王的外孙。邬金国王是个佛教徒,每年都要供养五百个班智达。那个时候,极喜金刚才七岁,他跟外祖父说,自己要跟那些班智达辩论。在梵语里,班是“五”的意思,“智达”是精通的意思,“班智达”就是精通五明。五明是世出世间的一切学问与理论。国王不相信,七岁的孩子怎么能说出这样的话呢?但是他的愿望特别强烈。国王跟那些班智达说了这件事,班智达们都同意了,于是极喜金刚就与这五百个班智达逐个辩论。世出世间的一切学问他都是精通的,最后谁也没有辩过他,他取得了全胜。即使是这样殊胜的根基,他在接受了大圆满传承以后,还在山上苦修了三十多年,最后才取得了成就。
你们都是茶余饭后,闲了,没什么事做了,偶尔念一念,参加参加。某个法师、活佛来了,就去见见。那个法师有甘露,能治病,能发财,都着急去抢,赶紧吃,“我今天一定要出去买彩票啊,明天肯定能中。”第二天没中,又开始怀疑了,“不是说甘露丸能发财嘛,怎么我没有发财呢?”
你们把佛法想的太简单了,当成儿戏了!佛法是如意宝,是无价之宝啊!他能给我们世出世间的一切法啊!学佛修行是头等大事,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你却把它放在茶余饭后。你们现在修行,都是偶尔性,空闲性,闲了就学,有事了就忙事去了,把佛法彻底扔一边了。偶尔参加参加,偶尔来学一学,念一念,“这个法太好了!”算了吧,你根本不了解这个法,怎么知道好啊?这叫以盲引盲。你们这样学佛修行,不但没有功德,反而有罪过!
没有必要拿佛法来造业!应该清醒清醒,应该重新考虑一下。你为什么要信佛,为什么要学佛?这都是问题,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答案。什么是佛?什么是佛法?你为什么要信佛?为什么要学佛?你找到这些答案后,然后再去了解“什么叫学佛修行”,然后如理如法地学,如理如法地修。根据自己的根基和意乐来选择法门,然后精进修行,这样才能得到真实的利益,否则是不可能的。若是不愿意如理如法的修行,干脆还是不学不修的好。这样你不会拿佛法造业,也不会结这种恶缘。你应该再次的观察,再次的考虑,要学就一定要如理如法,这样才能得到真实的利益。
2 Comments
山西杀人犯胡文海的最后一段话 (转载)
Posted:Dec 4, 2011 2:26 am
Last Updated:Oct 24, 2012 7:47 am
114750 Views

山西杀人犯胡文海的最后一段话 (转载)

警察:知道为什么逮你吗? ­

胡文海:知道,杀了点人。 ­

­

警察:杀了一点?你杀了十四个! ­

胡文海:不止十四个吧? ­

­

警察:那你说多少? ­

胡文海:我记着是十七个。 ­

­

警察:死了十四个! ­

胡文海;我不记的还有活的,我都拨拉过,看谁象没死的,就再给两枪。——那就是没杀净。 ­

­

警察:你知道后果吗? ­

胡文海:(对警察满脸媚笑)知道、知道,我得给人家抵命。 ­

­

警察:后悔不后悔? ­

胡文海:咋不后悔?有个娃娃不该杀人家,你们一说,才知道人家是串门的。再就是,该杀的没杀净。 ­

­

警察:你还想杀谁? ­

胡文海:就那几家的男人。 ­

­

警察:你为啥杀人家? ­

胡文海:他们当村支书和村主任时,三年挥霍贪污了至少五百万。三个煤矿让他们卖了两个。我到镇上告状没人管。他们就恨的我不行,就想整死我。99年6月19号,我到地里浇水,xxx兄弟(其中一个满门被杀)借口和我吵架,往我头上劈了三铁锹,我缝了几十针。要不是头硬,早让他们劈死了。xxx(村支书)派人找我,要出钱私了,我不干。从那时起,我就起了杀心,本来准备今年三十晚上下手,那时都看春节晚会,能杀干净。6月19号,我把xxx(支书)和村会计叫来,让他们写贪污了多少,他们不干,这时外面有警笛声(路过的警车),xx(会计)就气粗了,指着自己的脑门说:“文海,有本事朝这里打。”我就给他脑门上一枪,把他打死了。他还以为我不敢。没有办法,只能提前动手。…… ­

­

  后来,当记者再问他后悔不后悔时,他理直气壮的回答:“不后悔,一点不后悔!就是遗憾,没有把该杀的都杀了。”遗憾、没有死净的话,胡文海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到。据分析,他是担心给他父母妻儿留下后患。 ­

记者问他为什么连孩子一起杀时,他蛮有道理的讲:“不把他们也杀了,他们长大要欺负我家娃娃……” ­

­

  法院审判胡文海时,他站的笔直,捧着自辩书大声朗读,就象农村劳模发言。共同受审的还有一个帮他杀人的朋友,胡答辩时说,他朋友没有杀人,跟着他是一直劝他不要杀。这时,控方指出,一个受害者(装死躲过)指证他朋友拿斧子砍过他。胡答辩,我一枪打的他趴在地上,他就再没回头看过,是我捡起斧子砍他的。控方又指出,他朋友拿钳子夹受害者。胡文海当即辩道:是我拿枪逼他干的,他不夹受害者,我就****打他。明目张胆的大包大揽。 ­

  判胡文海死刑后,退庭时,胡逮着一个审过他的干警就握手,边握边说:“先走一步,先走一步。”那么些警察,躲也躲不及他,实是滑稽。 ­

­

  2001年的12 月25日,也是西方人的圣诞节。那天,山西晋中法院依法公开审理了特大枪杀14人案的3名被告人。最后,有2人判处死刑、1人判处无期徒刑。第一被告人胡文海依法定程序在最后陈述中说到:“我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我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正直善良的人,为此,我不断的去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自己从小的性格就是仗义执言,敢做敢为。村里的那些无权无势的善良的村民和我和睦相处,有时,我就成了他们利益的代言人。然而,近年来,历任村干部贪污行贿,欺压百姓,村里的小煤矿(村民冒着生命危险)等企业上交的 400余万元被他们瓜分。4年来,我多次和村民向有关部门检举反映都石沉大海,公安、纪检、检察、省、市、区的官老爷们给尽了我们冷漠与白眼……。可是,我们到那里去说理呢?谁又为我们做主呢?我去公安机关报案,那些只挣着工资的人民的公务员开着30多万元买的小车耀武扬威,根本顾不上办案,甚至和村干部相互勾结欺压老百姓……。我只有以暴制暴了,我只能自己来维护老百姓的利益了……。实际上,我每年的收入都有4、5万元,我完全可以不管这些事!但是,我不能!我的良心告诉我不能这样做,我不能对此置之度外。官逼民反,我不能让这些蛀虫们再欺压人了……。我知道我将死去,如果我的死能够引起官老爷们的注意,能够查办了那些贪官污吏,我将死而无憾,否则我将变成厉鬼也不放过他们……”听众席上爆发出一阵掌声,审判长急忙制止……

­

中国人!!!!!
0 Comments
应该记住的话
Posted:Dec 4, 2011 2:15 am
Last Updated:Jun 25, 2012 9:05 am
113983 Views

应该记住的话
(转载)
●儿子要穷养,长大了才知道奋斗;女儿要富教,长大了才不会被诱惑。
●女人无所谓正派,正派是因为所受的诱惑不够;男人无所谓忠诚,忠诚是因为背叛的筹码太低。
●人间两件事不能等:行善和尽孝。
●在外面与朋友嬉游的时候,不要忘记家中孤独的老人。
●恨,能挑起争端,爱,能遮掩一切过错。放下爱恨,一切顺其自然。
●含蓄是一种美,也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
●每个人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
●有些人说不出哪里好,但就是谁都替代不了!
●勿满足于眼前的小小成就。你要问自己,我这辈子只有这样吗?不知道自己缺点的人,一辈子都不会想要改善。
●无聊的时候,最好到户外走一走,最糟糕的是一直看电视。
●走路时,每跨一步,就如同把脚带到地面,我们要把快乐、祥和、宁静带到地面。
●我们不小心跌倒时,不要急著爬起来,既然已经摔倒了,就在原地享受一下摔倒的滋味。
●所有的成功,都弥补不了家庭的失败。
●人的智慧并非来自研究伟大的学说,而是来自对平凡事物的观察。
●死亡教会人一切,如同考试之后公布的结果。虽然恍然大悟,但为时晚矣!
●向不同行业的人吸收新知,记住!要用请教的态度。
●人在最悲痛,最恐慌的时候,并没有眼泪,眼泪永远都是流在故事的结尾,流在一切结束的时候!
●世界上有两种人可以得到快乐和幸福:一是修善不造罪的人,一是造罪知道忏悔的人。
●安静的心是最高的品质,它是没有分界的,是完整的、纯洁无染的。它就是全神贯注、觉察力、爱和最高的智慧。
●由于助人而受亲爱,由于柔和而有魅力,由于温和而为人所偏爱,由于有一切德而受尊重。
●为他人尽力,即为自己尽力;不帮助他人的人,不能得到别人的帮助。
●感觉寂寞,只是因为你无所关注,无处付出。
●过去的事已经过去,从现在起如何自新,才真正要紧。
●忍一时,争千秋。忍也是一种学习和磨练。
●守护自己的人,也守护别人眼中的自己。
●智慧的代价是矛盾。这是人生对人生观开的玩笑。
●中规中矩,赢得尊重。赢得尊重,也赢得了信赖。
●请一定要有自信。你就是一道风景,没必要在别人风景里面仰视
●以好心对待坏心,便是慈悲。
●乐观的人只顾著笑,而忘了怨;悲观的人只顾著怨,而忘了笑。
●乐观者看到条条都是康庄大道,悲观者看到条条都是此路不通。
●善境、逆境,常常就是陶铸圣贤的温床。
●心,常想要抗拒改变、抗拒无常。
●爱是以一种自然的礼物状态,自然来到,它是生灭相续,一执著,爱就死了。
●如果敌人让你生气,那说明你还没有胜他的把握;如果朋友让你生气,那说明你仍然在意他的友情。
●人人存善念,并能日行一善,则个人、家庭、社会一定安乐祥和。
●这世上,有时笑笑人家,有时给别人笑笑自己,放轻松,给自己快乐,也给别人快乐。
●爱是一种残忍,只有在心中的天平上秤出自己在对方心中是否有爱的分量。
●受到再大的打击,只要生命还在,请相信每天的太阳都是新的。
●安莫安于知足;危莫危于多言;乐莫乐于好善;苦莫苦于多贪。
●当我们感到痛苦时,想一想还有人比我们更痛苦;当我们感到快乐时,想一想还有人正在受苦,我们要把快乐的心转成帮助别人的心。
●人生是一场电影,痛苦是一个开端,挣扎是一种过程,死亡是一种结局。
●放弃该放弃的是无奈,放弃不该放弃的是无能;不放弃该放弃的是无知,不放弃不该放弃的是执着。
●不管多大多老,不管家人朋友怎幺催,都不要随便对待婚姻,婚姻不是打牌,重新洗牌要付出巨大代价。
●用“时间”来看人。时间是让对方暴露本质的检验师。
●对已经改过、忏悔的人,我们不能再给予第二次责难。
●人生短短几十年,不要给自己留下了什么遗憾,想笑就笑,想哭就哭,该爱的时候就去爱,无谓压抑自己。
●犯错,就诚实地认错。狡辨、诿过只会害了自己。
●人们总是在努力珍惜未得到的,而遗忘了所拥有的。
●漂亮的脸孔是给别人看的,而有智慧的头脑才是给自己利用的。
●人生三问:尽快有多快?稍后有多后?永远有多远?
0 Comments
莲池大师警策大众的八条重要开示
Posted:Sep 10, 2011 11:26 am
Last Updated:Dec 18, 2011 3:43 am
117819 Views

莲池大师警策大众的八条重要开示
一、我未出家时,对于不仁不义、无礼无智的事,即使别人教我做,而自己感觉羞耻惭愧,丝毫也不肯做。为什么?因为我前世亲近好人,八识田中,含藏有好言语,所以今生自然见坏事便羞愧,不肯去做。你们要切实亲近好人,并在早晚发愿时,求生生世世亲近善知识。

  二、我出家后,到处参访。当时遍融大师的德望很高,我到京城拜见他,跪着向前,再三请求。大师说:“你要守本分,不要去贪名求利,不要攀缘权势,只要因果分明,一心念佛!”我受教出来,同行的大笑,认为这几句话,哪个说不来?我们千里远来,只说有什么高妙东西,原来不值半文钱。我说:“这个正看出他的好处。我们仰慕他,远道来此。他并不说玄说妙,来吓唬我们。只老老实实地把自己实践过的,体会得深的,切实可行的工夫,叮咛开示。所以说正是他的好处!”我到现在还踏实遵守,没有抛弃。

  三、十方僧众当中不少是圣贤。我见到他们都很尊敬,他没跪,我先跪;他没拜,我先拜。前次有个游方僧,相貌丑恶,袖衣破烂,别人都轻视他。后来会见我,大谈《楞严经》的妙理。所以你们决不可轻视人,记着记着!

  四、要入佛法的门,信是第一。做坏事没有信心也干不成,何况善事。比如做盗贼的,被捕后,政府虽严刑惩办,可是释放后,照旧不改。为什么?他深信这条门路,不带一个本钱,自能获利无算,所以受尽痛苦,也决不改悔。现在人们念佛,不肯真切下功夫,由于没经过一番深思,因而没树立真信。不要说不信净土,就是世尊说“人命在呼吸间”这一句话,道理上并不难理解。你们眼里亲见,耳里亲闻的,不知有多少例子,现在你对这句话,还是信得不够。你如果真正信这句话,那念佛法门,不用我费尽气力,千万嘱咐,你自会像“水往低处流”,万牛也挽不回了。如前天送亡僧时,你们看这情景,当然心情沉重,互相警省说:“同道们,我和你今天送某僧,明天送某僧,不知不觉轮到自身,到那时悔恨来不及了!务要急切念佛,时刻都不放过才好。”我看你们自家也说可惜,对人也说可惜,等到殿堂念唱,照样谈笑自如。你就是不信“人命在呼吸间”嘛!

  五、我看见初修行的人,才把一句佛号放在心头,杂念妄想,愈觉翻腾。便说这念佛工夫,不能收心。不知你无量劫来的生死爱恨,怎么能一下斩断?!况这万念纷飞的时刻,正是做工夫的时刻,边收边散,边散边收,日子长了,功夫纯熟,自然妄念不起。再说你之所以能察觉妄念多,正亏有这句佛号。在不念佛时,一刻不停的思潮翻涌,你自己能察觉吗?

  六、念佛,有默念、有高声念、有金刚念。不过高声念太费气力;默念又易昏沉;只有绵绵密密地、声音在唇齿之间的,叫做金刚念。自然也不必限定哪种念法,如觉费力,不妨默念;如觉昏沉,不妨高声。现在念佛的人,只是手打木鱼,随口叫喊,所以得不到利益。必须句句出口入耳,声声唤醒自心。譬如一个人在熟睡,另一个人喊道:“某人!”他就醒了。所以,念佛最能收心。

  七、现在人不肯念佛,只是轻视西方,不知生西方是大德大福、大智大慧、大圣大贤的事情。要将娑婆转变为净土,这不是小的因缘。你只看这城里,一天一夜,死多少人。不要说生西方,就是生天道,千百人中,还没有一个。有些自命为修行的人,只是不失人身罢了。所以,我们世尊大慈大悲,开示这个法门,功德之大盖过天地,恩情之深超过父母。我们粉身碎骨,也不能报答!

八、我童年时还不知道念佛,看见邻居一个老太婆,每天念佛几千声。问她为什么这样?她说:“我丈夫生前念佛,死的时候很好,所以我这样念。他死时没有病,和人一拱手而去。”修行人,为什么反而不念佛呢?!
1 comment
人生的痛苦与快乐
Posted:May 10, 2011 3:17 am
Last Updated:Aug 22, 2012 9:20 am
120782 Views

人生的痛苦与快乐
(转载)
人的一生中,每个人都曾沐浴幸福和快乐,也会历练坎坷和挫折。幸福快乐时,我们总是感觉时间的短暂;而痛苦难过时,我们却抱怨度日如年。幸福和痛苦本来就是双胞胎,上帝是公平的,痛苦往往是伴随幸福并存。会享受幸福,也要学会享受痛苦,享受幸福会增加你的成就感,享受痛苦则会提高你的自信心和忍耐力。身陷痛苦的囹圄,你的心灵颤抖了吗?地处绝望的深渊时,你坚持了吗?这就要看你有没有坚定信念和意志力。

  当我们遇到坎坷、挫折时,不悲观失望,不长吁短叹,不停滞不前,把它作为人生中一次历练。把它看成是一种人生成长中的常态,这将助你更好地谱写出自己的人生精彩。

  人生必有坎坷和挫折!挫折是成功的先导,不怕挫折比渴望成功更可贵。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碰到挫折,不要畏惧、厌恶,从某方面说,挫折对我们来说是一件历练意志的好事。惟有挫折与困境,才能使一个人变得坚强,变得失敌。

  挫折足以燃起一个人的热情,唤醒一个人的潜力,而使他达到成功。有本领、有骨气的人,能将“失望”变为“动力”,能蚌壳那样,将烦恼的沙砾化成珍珠。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失败的人生绝不是完美的人生。当你战胜失败的时候,你会对成功有更深一层的感悟。就是在这样一次次的感悟中,你走出了一个完美的人生。

  真正有成就的人,都是在经历了失败和挫折之后才取得辉煌成就的。

  生命不轻言放弃,漫长的人生中,谁也不可能一帆风顺,谁也难免要经历挫折和坎坷。被挫折历练后的人总是更顽强、更成熟、更加的勇敢,也就能看到近在咫尺的成功,也就是我们离成功更近一步。遭受挫折不但可以使人生积累经验,而且挫折可使人生得到不断的升华。所以我们更应该正视挫折珍爱生命。

  没有品尝过挫折的人,体会不到成功的喜悦;没有经历过挫折的人生,不是完美的人生。

  生命是自己的,前程是自己的,幸福也是自己的。我们要珍爱生命!挫折有利椰油弊,它能够让人进步、积累经验,同时也能让人坠入万丈深渊,我们要以正确的心态去看待。正确认识挫折的客观性和优越性,变挫折为力量,战胜生活中的挫折与坎坷,把宝贵的生命用于为祖国做贡献……

  人生中,快乐带给我们愉悦,痛苦则能带给我们回味。在人的一生中,真正的快乐,我们很难想起,但痛苦却往往难以忘记。既然痛苦不可避免,我们又无法抗拒,为什么不学会面带微笑迎对痛苦的来临呢?

  时间会告诉过去,痛苦也能告别回忆。生活恬淡、心境平静是一种极值的朴素美,如果在这种美上再加上享受,就会锦上添花,美上更美。学会接受,学会忍受,学会享受,学会宽容,学会慈爱,学会珍惜,这样将会使你的人生更加光彩照人。
3 Comments

To link to this blog (dcba9696) use [blog dcba9696] in your messages.